□ 王潤岳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扎根小學教育一線的校長,同時肩負市政協常委的職責,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這不僅是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更是對基礎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確要求。如何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現全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寶雞高新第二小學近年來的實踐探索,建議如下:
一、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筑牢立德樹人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必須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論述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深刻闡明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基礎教育是學生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期,必須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以紅色基因培根鑄魂。立足寶雞紅色資源優勢,構建“聽、講、演、行”一體化德育模式。組織學生參觀扶眉戰役紀念館、長樂塬抗戰遺址,開展“紅領巾講解員”活動;創編《寶雞英雄故事》校本課程,用“孩子的話”講述革命歷史;在校園設立“紅領巾廣播站”,利用每周一升國旗儀式開展“國旗下的微黨課”。
二是以傳統文化啟智潤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論述,將青銅器文化、周禮精神融入教育教學。開設“走進青銅器”“傳承秦腔古韻”等博物館課程,通過學生親手制作何尊、折觥模型,開展戲曲等傳統文化教學,開發《周禮童蒙》禮儀課程,培養“知敬畏、守規矩、懂感恩”的文明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三是以勞動教育鍛造品格。以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為依托,立足于校園、家園、田園、社園開發勞動課程。融合“三個課堂”建設協同推進,根據年級不同制定“四園”勞動課程,促進學生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勞動品格的形成。充分開發學校空地,帶領學生開展校園種植,記錄《成長日記》,開展“今天我當家”家庭勞動日,評選“自理小能手”,與社區聯動組織“垃圾分類宣傳員”“樓道美化師”活動。
二、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雙減”政策縱深推進,小學教育必須主動破題、創新實踐。
一是構建“輕負優質”教學模式。探索“三精課堂”改革,精準目標、精煉內容、精彩互動。建立“基礎+拓展+實踐”項目化學習體系,例如,數學學科設計“家庭水電費統計”“超市購物規劃”等生活化作業,語文學科推行“閱讀存折”,記錄“每日誦讀30分鐘”。
二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針對教育差距,促進區域內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創新教師結對、管理干部結對、紅領巾結對、家庭結對“四維結對”模式,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共享、教育信息互通。
三是實施教育數字化“強基計劃”。響應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充分挖掘利用AI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開發數字環境下的教師、學生、課堂評價改革,開展AI賦能教育教學培訓,提升課堂教學效能,減輕教師負擔。
三、凝聚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夯實人才成長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小學教育必須打破校園圍墻,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創新家校共育機制。成立“家長成長學院”,開設“幼小銜接”“親子溝通”等課程,鼓勵參與校園開放日、研學活動督導;開展“家風家訓”活動,匯編《家校共育手冊》,讓“家庭第一課堂”與“學校主課堂”同頻共振。
二是拓展社會實踐載體。與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渭河生態公園共建實踐基地,開發“小小考古家”“濕地守護者”等研學課程,組織學生參與“文明城市創建”,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勸導等環保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的要求在基層落地生根。
三是助力兒童全面發展。針對“雙減”后學生課后服務需求,提供“1+X”菜單式服務:“1”項作業輔導保基本,“X”類社團促發展;開設機器人編程、非遺剪紙等社團,與科技類和傳統文化類單位簽訂教育實踐基地,開發農業研學實踐基地,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寶雞新篇章的偉大征程中,全市基礎教育工作者要以“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擔當,培養更多“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新時代好少年。
(作者系寶雞市政協常委、寶雞高新第二小學校長)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