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龐浩楠 記者 唐冰
謀高質高效之計,獻利民惠民之策。4月23日,出席石泉縣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的委員們參加分組討論,認真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各分組討論現場氣氛熱烈、激情高漲。委員們緊扣兩個報告談感受、話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泉新篇章建真言、獻良策。
“喜河鎮作為漢江生態資源富集區,當前存在水上項目開發滯后、商業業態活力不足、旅游配套承載能力薄弱三大短板,導致‘一江清水’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陳鵬濤委員建議,編制全域水旅融合規劃,打造“休閑觀光+水上運動+文化研學”的差異化主題線路;實施生態護岸工程,建設沿江棧道和親水平臺,構建水岸共生的濱水空間;加快帳篷營地、峽谷漂流等項目建設,發展低碳水上運動,打造沉浸式漢水露營體驗區;深挖漢水文化內涵,策劃水利文化節等主題活動,建設水文化博物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聚焦“提案落實轉化”,尹增衛委員建議,建立政協提案“全周期管理”機制,將調研成果納入縣委、縣政府年度考核體系,通過“交辦-督辦-評估”閉環提升落實質效,建立跨部門聯席會商制度破解執行梗阻。針對縣域經濟短板,他建議,深化“長板+”戰略,依托生態康養、富硒食品等優勢產業,打造全產業鏈,推動現有規上企業技改提效;實施“歸雁工程”,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盤活撂荒地,建設數字化農業產業園;創新“文旅+”模式,整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
“民營經濟貢獻了石泉縣大部分GDP和大量就業崗位,但存在企業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弱、融資渠道不暢、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部分企業受賬款拖欠、審批中介服務負擔重等因素的制約,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周航委員建議,實施梯度培育計劃,重點扶持成長型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完善動產擔保融資機制,拓寬民企融資渠道;建立賬款清欠長效機制,規范涉企審批中介服務;打造“漢江康養度假地”地域品牌,加大文旅融合項目宣傳力度;推動建筑行業整合升級,支持本土企業通過混改組建建筑集團,培育綠色智能建造示范項目。
“石泉作為鬼谷子文化發祥地,雖已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文保單位等成果,但文化品牌影響力近年呈現弱化趨勢。”洪軍委員建議,強化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文化研究委員會職能,常態化開展海峽兩岸學術交流與國際研討,不斷鞏固石泉文化核心地位;以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為載體,整合天臺觀、文化紀念館等資源,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構建“研學+文旅”應用體系,打造全國鬼谷子文化研學基地,開發特色文創產品;重啟全國性祭祀活動,聯合河南、山東等地共推“鬼谷子傳說”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文化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助力石泉建設陜南文化強縣。
池河鎮依托國家農村綜改試點,構建“智能共育+大蠶輕簡化飼養+電子化收繭”新模式。通過恒溫恒濕調控、殘質自動化處理等技術,蠶繭優質率顯著提高。作為西北蠶桑大鎮,池河鎮近年來面臨養蠶群體老齡化、桑園資源萎縮、蠶繭質量參差不齊等挑戰,傳統產業亟待科技破局。王超委員建議,統籌推進蠶桑產業數字化轉型,整合資源創建國家級優質生絲基地,聯動科研院所搭建蠶桑科創平臺,攻關工廠化養蠶技術;破解桑園用地瓶頸,探索土地復合利用機制,支持建設標準化養蠶工廠。
縣委書記梁鴻與委員們圍桌而坐,認真聆聽大家的發言,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下委員們發言的要點,時而點頭贊許,時而凝神思考,并對大家的發言給予高度肯定。他說,要聚焦中心大局精準發力,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城鄉融合等領域深入調研獻策。要厚植為民情懷履職盡責,緊盯教育醫療、就業增收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揮社情民意直通車作用,助力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要提升履職能力樹好形象,持續深化“書香政協”建設,完善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機制,在講好石泉故事、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展現新作為。全體委員要始終保持與縣委同頻共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泉新篇章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