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賀鵬飛
五月的志丹,草木葳蕤、萬物競發。5月9日,志丹縣政協十屆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5位政協委員帶著對志丹經濟社會發展的深深關切,依次走上發言席。他們的發言,既有對未成年人保護短板的深刻剖析,也有對公共衛生體系升級的系統謀劃;既聚焦教育均衡的“關鍵小事”,也關注民營經濟的“成長煩惱”,這些帶著“泥土味”和“煙火氣”的建言成果,匯聚成助力志丹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縣政協常委葉小鋒指出,當前未成年人保護面臨三重困境:社會服務供給不足,心理健康、法律援助等機構數量偏少;網絡保護“防線松動”,部分游戲平臺、電競酒店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形同虛設;司法保護執行“溫差”明顯,法規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礙。
“保護孩子,要讓‘軟需求’獲得‘硬支撐’。”葉小鋒建議,通過校園安全教育、社區模擬演練等方式,讓自我保護意識入腦入心;構建“政府+學校+社會”聯動機制——教育部門將預防犯罪教育納入課程表,公安、市場監管部門常態化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打好“組合拳”,筑牢安全防護網。
“疾控體系是守護健康的‘前哨’,設備老舊、數據孤島等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影響公共衛生安全。”縣政協常委陳麗表示,全縣疾控實驗室設備達標率低,農村地區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率不高;信息化平臺尚未實現醫療機構全覆蓋;人員隊伍力量薄弱等都是疾控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
“硬件要硬,軟件要活。”陳麗建議,通過定向招聘引進檢驗、流調等專業人才;為實驗室配備便攜式檢測設備和自動化分析儀器;搭建“疾控大數據中心”,打通醫院、社區、疾控中心的數據壁壘,讓疫情預警從“事后響應”轉向“事前預防”;針對農村地區,實施“飲水安全攻堅”和“疫苗接種惠民”工程,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強化保障措施,確保長效運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提升群眾“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當鄉鎮學校只剩下十幾個學生的時候,教育資源還如何高效配置?”縣政協委員白晶晶調研發現,城鄉教育“雙軌分化”加劇,鄉鎮學校因生源萎縮陷入“資源閑置”與“師資短缺”的惡性循環,部分教師因家校矛盾“畏難退縮”,家庭教育缺位問題在單親、留守家庭中尤為突出。
“讓鄉村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要從‘心’和‘制’兩頭發力。”白晶晶建議,建立教師“減負清單”,剝離非教學任務,讓教師回歸課堂主陣地;實施“名校+鄉村校”結對工程,通過線上同步課堂、教師輪崗等方式縮小城鄉差距;創新“家校社”協同機制,邀請退休教師、鄉賢擔任“家庭教育指導員”,用“接地氣”的方式傳遞科學育兒理念。白晶晶特別強調,要為鄉村教師解決住房、婚戀等實際問題,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
近年來,志丹縣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持續強化政策扶持、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發展環境,持續推動民營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縣政協委員張英英指出,民營企業普遍存在“小散弱”問題,創新所需的資金、人才、技術要素短缺,制約技術改進與自主創新,削弱核心競爭力;部分企業轉型升級動力不足,產品科技含量低、產業鏈短,加之融資渠道不暢、營商環境待優化,導致發展信心不足、投資意愿減弱,多元產業格局尚未形成且融合度不高。
“破局之道在于‘專精特新’。”張英英建議,強化企業培育,引導民企聚焦主業、因地制宜推動“個轉企、企升規、規改股”,培育綜合實力強的標桿企業;激發創新活力,以創新驅動戰略為引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業項目;優化營商環境,破除要素使用與市場競爭壁壘,解決融資難題,強化執法監督,確保政策精準落地。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生活在鄉村的廣大婦女也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年輕人口外流導致留守婦女呈現文化水平偏低、年齡偏大等特征??h政協委員劉文娟指出,傳統觀念束縛使其在家庭決策中缺乏話語權,就業意愿與技能水平不足,精神文化生活匱乏。
“要讓婦女從‘旁觀者’變成‘操盤手’。”劉文娟建議,凝聚思想共識,通過婦聯組織宣傳引導,增強婦女對鄉村振興的認同感,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參與熱情;賦能創業創新,依托榜樣示范培育高素質女農民,支持參與“庭院經濟”及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壯大“婦字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家庭治理,發揮婦女在社會治理和家庭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引導婦女從“家門口”走向“產業鏈”;開展“和美家庭”創建活動,組建“婦女議事會”參與基層治理,用良好家風帶動鄉風文明,同時加強網絡反詐宣傳,守護好農村家庭“錢袋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