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宜玉紅 記者 樊星
5月20日,伴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初夏的潼關大地一片生機勃勃。7點半剛過,13名政協委員早早抵達潼關縣政協大院集合點,懷揣著為家鄉農業謀發展的熱忱,在潼關縣政協副主席湯振華帶領下,一起奔赴西安臨潼區考察特色農業發展情況。
“我們梳理一下潼關特色農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我把有關臨潼農業發展的資料看了三遍”……出發前夜,即將前往臨潼考察的委員們便已在工作群積極討論起本次考察的重點,字里行間滿是對先進經驗的渴求。
委員們通過實地走訪西優綠色農業科技公司、臨潼區石榴紅生態科技園,近距離探尋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為潼關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臨潼區西優綠色農業科技公司,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西優(1號-15號)、思香、粉提(1號、2號)等品種已成為臨潼區注冊的知名品牌,讓委員們眼前一亮。“糖度比普通品種高3度!”聽著企業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劉媛委員感嘆道,“臨潼在育種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希望潼關加快設施農業數字化轉型,盡早建立種子基因庫。”
在石榴紅生態科技園,漫山的石榴樹與現代化加工車間交相輝映。園區負責人向考察組演示了智能分選設備和光譜分析自動分級裝箱流程。這讓從事農產品銷售的韓三良委員眼前一亮,“多種深加工產品、文創包裝,正是潼關軟籽石榴的升級方向,應打造高端禮盒,積極開拓電商市場。”
聽著該企業關于舉辦文化節、搭建直播基地的經驗分享,考察組成員認真記錄“好經驗、好點子”。
一路走、一路看,臨潼區科技范十足的農業生產技術讓委員印象深刻。座談中,臨潼區“科研院所+企業+合作社”的聯合育種模式,更是為潼關特色農產品培育打開了新思路。
“這次考察既是一次學習之旅,更是破題之旅”“臨潼石榴年綜合產值達15億元,可我們的石榴種植還停留在初級銷售階段”“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種植模式,引進新技術”……返程途中,委員們討論熱烈。
聽著委員們的討論,湯振華說,臨潼區的規模化種植、科技化管理、品牌化運營,為我們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借鑒,希望各位委員立足潼關實際,在推動軟籽石榴、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延鏈補鏈上持續發力,以政協智慧為潼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臨潼之行,不僅讓委員們帶回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真經”,更點燃了助推潼關特色農業升級發展的澎湃激情。大家表示,將把此次考察的所思所想所得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動力,積極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以腳步丈量民情,以調研匯聚智慧,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書寫屬于潼關政協人的新時代答卷。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