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盧云云 屈藝珍)近日,在定邊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示范區,村民牛小林一家正在進行大豆、高粱等農作物的播種。只見播種機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等技術環節,實現了農藝農機相結合,條條“玉帶”鋪出農民增收新希望。
定邊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示范區屈藝珍攝
“技術人員給我們提供拖拉機、播種機、全能一體機,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減少苦力、減少投資,像我用這個機子種就是5天左右,一百四五十畝地就種完了。”牛小林樂呵呵地說。
牛小林口中的播種機正是近年來定邊縣推廣的深溝探墑穴播種機,該項技術創新將土地表層干土取出帶到膜外,使種子能夠落在播種溝的濕墑處,有效解決了出苗率低、出苗整齊度不高的問題,同時還配套膜下滴灌技術,全生長周期“護航”作物生長。
牛小林一家正在播種盧云云攝
“鋪設地膜的作用主要是增溫保墑,變無效降雨為有效降雨。此外,鋪設地膜還可以抑制雜草和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提高作物的成活率,達到增產的效果。”定邊縣賀圈鎮農牧綜合服務站高級農藝師張曉偉說。
近年來,定邊縣以“節水、節肥、減藥、增產、增收”為目標,大力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多措并舉推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因地制宜、大膽探索、攻關創新,為全縣小雜糧增產、農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2025年,定邊縣實施旱作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15萬畝,涉及紅柳溝、賀圈、楊井、白灣子等14鄉鎮53個行政村,采取深松整地、輪作倒茬、選用抗旱耐旱品種等技術措施,推動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良制“五良”技術的融合集成應用。
“咱們推廣旱作農業集成技術的主要作物以糜子、谷子、豆類、高粱為主,主要采用地膜覆蓋、精量播種、全程機械化作業,推廣抗旱保水劑、生物有機肥等集成技術措施,通過這些技術帶動全縣玉米、馬鈴薯、雜糧實現大面積提升單產。”定邊縣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干部姬祥說。
同時,項目區還采用“水肥一體化、增施有機肥、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種、全程機械化作業、病蟲害統防統治”關鍵技術,預計實現節水30%、節肥20%、節勞20%,每畝增加收入300元,旱作集成技術將成為旱地增收的“新密碼”。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