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錢荔 記者 樊星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優質的消費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因素。5月28日,大荔縣政協副主席張華帶領部分委員深入一線,就“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信心”開展專題調研。
作為承載百姓“菜籃子”“米袋子”的重要陣地,商超的品質與安全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感。在愛家超市中心廣場店,看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張美麗委員說:“老百姓就想買到放心菜、安心糧。要積極搭建農產品質量溯源信息共享平臺,讓消費者掃碼就能看到食材來源的全過程,用數據說話,穩穩托起百姓的安全感。”
溫紅立委員說:“隨著線上購物成為消費新常態,大荔的特色產品也逐漸拓展電商渠道。為保障線上交易質量安全,建議聯合主流電商平臺共建商家信用評價體系,對不達標店鋪嚴格實施動態限流管理,從源頭維護消費者權益。”
走進許發記鹵肉鋪,陣陣肉香勾起兒時的回憶。“大荔美食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一定要把這塊金字招牌擦亮。”雷軍龍委員建議,打造“大荔美食誠信聯盟”,統一服務標準,推行“明廚亮灶+線上直播”,讓每位食客看得到制作過程,吃得開心更吃得舒心。
看著眼前忙碌的店員,王博委員說:“商戶們起早貪黑不容易,要幫助他們提升服務能力,通過開展‘商戶服務質量培訓月’活動,邀請專家‘手把手’傳授技巧,促進經營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針對預制菜等新業態的發展潛力,王佩委員說,為規范餐飲行業健康發展,建議建立預制菜等新業態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規范經營活動,強化監管力度,整治行業亂象,維護好大荔美食的品牌形象。
來到西施泡饃鐘樓店,李袁委員說,大荔文化底蘊深厚,建議以特色餐飲為中心,打造集美食、民俗、非遺于一體的“大荔特色消費街區”,讓大荔成為本地人愛逛、外地人必打卡的“煙火地標”。
電商直播不僅是帶貨渠道,更成為地方特色走向全國的“數字快車”。在陜西尚棲云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看著顯示直播數據的電子大屏,張新興委員建議,要杜絕虛假宣傳,建立主播信用檔案,嚴格規范營銷行為,讓直播成為大荔好物的“誠信代言”。
“目前線上消費維權難,可嘗試開發‘線上維權燈塔’手機端維權小程序,從投訴到反饋全流程一站式搞定,讓消費者維權不再跑斷腿、操碎心。”程紅蕊委員建議。
農貨集散地,民生大舞臺。農產品批發市場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是保障供應、穩定物價的“壓艙石”。在惠源農產品批發市場,看著眼前一車車新鮮果蔬,鮑升旗委員說:“這里是大荔農產品的‘大本營’,必須樹立好誠信標桿,建立‘消費環境紅黑榜’,讓誠信經營成為大荔亮麗的名片。”
看著手中一顆顆金黃色的大荔冬棗,王棉委員感慨道:“大荔的農產品個個都是寶,建議組織‘大荔好物推薦官’評選活動,用短視頻、直播講好大荔故事。”
聽完委員們的建議,張華表示,要創新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的多元聯動機制,依托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推動大荔特色農產品和傳統美食走向全國。同時,要強化市場監管,優化消費體驗,將大荔打造成為消費者信賴的“消費福地”,以消費升級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