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市金臺區政協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節點,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為助推全區“專精特新”企業健康發展,近日,寶雞市金臺區政協組織調研組,先后深入寶雞瑞林石油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寶雞市振興石油化工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寶雞泰恩制冷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調研,走訪聽取區工信局有關同志和興元石油、嘉利來、安達實業等12戶“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情況匯報,征詢意見。
調研發現,全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趨勢向好,但也存在思想認識水平低,“小巨人”企業數量少、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少、貢獻少,企業創新意識、能力、人才較弱,缺資金、缺人才、缺土地等短板。
意見建議
“專精特新”企業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搖籃。全區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加強引導、加大扶持、多方聯動、加快發展”思路,以專破局、以精立業、以特求強、以新賦能,加快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從孵化培育、成長扶持到發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體系。
一是上下聯動建機制,促使“專精特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提高政治站位,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引領金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作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出臺實施意見,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編制行動方案,出臺金臺區“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指導政策、產業細分目錄,不斷延伸“專精特新”產業鏈條,以主導優勢產業帶動新興產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更多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成立發展聯盟,由區工信局牽頭,區發改委、企業等共同參與,成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聯盟,加強與西安“專精特新”企業、長三角“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的對接與交流,打造高質量“專精特新”服務。完善梯度培育,圍繞全區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借鑒天津市做法,建立金臺區“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庫、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庫四級培育庫,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申報“瞪羚企業”,形成“金字塔”結構。完善部門協同,由區工信局牽頭,稅務、財政等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圍繞《工業“四基”發展目錄》和《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聚焦石油裝備、軌道交通等十條具有金臺辨識度的產業鏈,實行“一戶一檔、一企一策”措施,在人才培育引進、展銷交流合作、資本市場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協同創新助升級,催促“專精特新”企業“化學反應”。創新發展觀念,依托秦創原平臺,鼓勵寶冶鈦鎳等“專精特新”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申報實施國家、省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揭榜掛帥”科研項目,鼓勵企業加快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加快成套設備改造更新,提高產品技術、安全和質量。實施品牌戰略,完善地理標志培育機制,支持合力叉車等企業創造知名商標、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支持本土企業“雜八得”打造綠色供應鏈,瑞旗、天海山泉、張輝面打造綠色企業,凸顯金臺特色“專精特新”企業品牌。實施標準領跑,開展“專精特新”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鼓勵石油機械等企業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根據市場需求創新、制定、實施一批領跑全國、全省的企業產品標準,提升產品標準水平。推進數字轉型,推進“數字+、機器人+”,鼓勵泰恩制冷等企業加大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項目投入,支持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生產線和智能工廠,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全環節、全鏈條深度應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供需對接、生產協同。打造“獨門絕技”,學習浙江“專利免費用”和北京專利“先用后付”經驗,通過大數據精準推送,促進創新成果惠及更多企業;鼓勵長嶺邁騰等企業在細分行業專注“只干一件事”,把一個零部件、一種材料或一種工藝錘煉到世界頂尖水平,以“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以特取勝”確立獨特市場定位,成為單打冠軍、配套專家、燈塔企業。實施“龍頭+配套”行動,推動杭叉機械等產業鏈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優先向“專精特新”企業開放技術、人才、市場等資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主動參與強鏈補鏈穩鏈,提高“專精特新”企業產品配套能力和市場份額,打造“制造+服務”金臺模式。
三是創新思路引人才,助推“專精特新”企業“千帆競發”。轉變引進方式,推動金臺職教中心等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指導瑞林石油等企業充分發揮校招、點招優勢,每年從專業對口的高校招聘應屆本科和碩士畢業生,作為高端人才培養對象。打造培育基地,定期舉辦“專精特新”企業人才招聘會,鼓勵長嶺邁騰、寶冶鈦業等“專精特新”企業和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機電學院等學校共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激勵保障,開通“專精特新”企業引才綠色通道,支持企業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在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定期表彰一批“金臺工匠”“首席技師”“金牌工人”。
四是多措并舉盤活資金,為“專精特新”企業注入“金融活水”。建立白名單,探索建立“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白名單制度,銀行對白名單內企業直接發起授信,減少審核環節,提高準入效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出臺專項方案,出臺專項融資促進方案,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支持企業開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等供應鏈融資模式,擴大專利權、商標權、股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規模,對初創期、成長期有前景但未獲貸款的“專精特新”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優惠利率,送金融服務上門。壯大基金規模,探索設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基金,壯大政府擔保基金規模,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立市級獎補資金,足額兌現區級獎補資金;由區金融辦牽頭,加強全區“專精特新”企業股改、掛牌、上市輔導,加強直接融資服務,帶動社會資本對“專精特新”企業投資。
五是優化環境強服務,助推“專精特新”企業“百舸爭流”。加強域內采購,建立金臺區“專精特新”企業精品新品動態庫,制定《金臺區三首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鼓勵興元石油等區內企業采購“專精特新”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組織嘉利來建材等“專精特新”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提高品牌影響力。強化用地保障,加大“專精特新”企業用地保障力度,對因增資擴產需要新增用地企業,優先列入用地指標計劃,對土地投資強度等指標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支持。加強全流程服務,依托“陜企通”,配備“金融+服務”雙專員,主動為企業提供“容錯支持”。強化精準招商,由區招商局牽頭,聚焦全區首位產業、主導產業斷點或薄弱環節開展精準招商,引進一批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企業來金臺投資,引領帶動行業企業加快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