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08:42:0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馮倩楠
重大突破,科研儀器先行。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賦予西安的光榮使命,也是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為更好實現以科技創新引領西安高質量發展,6月20日,西安市政協召開十五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快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運營,推動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突破”開展專題協商,與會人員齊謀良策、共商良方,為加速提升城市創新效能添智助力。
現階段,大科學裝置在西安布局如何?目前,西安已構建起“1建成、3在建、1立項”的大科學裝置梯次發展格局,即長短波授時系統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分子醫學轉化設施在建,電磁驅動聚變裝置立項。五大裝置覆蓋時間頻率、激光技術、生物醫學、能源聚變四大戰略領域,初步形成“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
在此次常委會議召開前,西安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制定了周密的調研計劃,市政協領導帶領有關委員、專家到市內外開展專題調研,深入研討論證。
常委會議緊扣“如何統籌好國家戰略和地方產業發展”“如何建立適應西安實際的大科學裝置建設運營體制機制”“大科學裝置如何與西安產業體系融合發展”三個專題進行小組討論,你來我往、有商有量,思想火花匯聚成真知灼見。
鑒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性,今年以來,西安市政府成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作專班,編制《建設工作要點》,出臺《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科研平臺服務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強化政策供給。
西安市政協常委、農工黨西安市委會二級巡視員齊靖認為,要繼續完善頂層設計,研究編制符合西安實際的大科學裝置建設中長期規劃、評價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劃和政策文件,明確現階段及未來西安大科學裝置建設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將大科學裝置建設明確寫入西安“十五五”規劃,“可借鑒上海經驗,組建大科學裝置用戶咨詢委員會,圍繞設施規劃布局、可行性研究、運行評價、優化升級等階段組織征集用戶意見,確保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和運行充分體現用戶需求。”
西安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副主委、西安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慧曾參與大科學裝置在西安高新區的建設。結合自身經驗,她建議,構建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由工作專班統籌引導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同時要系統化推進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光要考慮項目落地建設,還要考慮運營。如在前期規劃時,既要考慮園區用地、項目用地,還要考慮科研人才的生活配套用地,包括住宿、醫療、教育用地等。”
“空間規劃要跟得上。”西安市政協常委、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宋穎對此持有同感,“要提前介入,政府應該組織專業機構搭建平臺,為大科學裝置建設做好央地政府協同對接工作,提供各類政策、金融服務,在運營上完善科技成果發現對接機制,拉近技術與產業的距離。同時,適時向社會公眾開放大科學裝置,通過中小學生研學參觀、大眾科普等實現其社會效益。”
在北京市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建設的37個科技設施中,有16個已向全球開放,包括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國際經驗表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面向企業用戶開放共享過程中,提供有償服務已經成為一種廣泛采用的做法。”西安市政協常委、西安西測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謝朝陽建議,構建公正、透明且高效的開放共享機制,實施差異化服務與支持策略。對學術界用戶,可采用集約保障共享模式或公共普惠共享模式,以開放式申請和非歧視原則,確保重大設施資源的廣泛可用性;對產業界用戶,可采用市場響應共享模式或戰略合作共享模式,通過付費使用權限和附加服務滿足其特定需求。
從實驗室的創新想法到市場上成熟的產品,這一過程充滿不確定性與風險。
西安市政協常委、秦創原發展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薛曉芹認為,要打通“概念驗證-中試-孵化”科技創新鏈條,發揮轉化服務平臺科研載體優勢,提供一站式技術轉化服務。在概念驗證階段,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實驗場地與設備,設立專門的概念驗證基金,資助有潛力的技術項目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與性能測試;在中試階段,整合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各方資源建立中試基地聯盟,通過共享中試設備、生產場地、工藝專家等,降低單個技術項目的成本與風險,針對不同領域的技術特點,制定個性化的中試方案;在技術成果進入孵化階段前,組建專業市場評估團隊進行全方位市場評估,提供詳細的市場反饋報告與商業建議,幫助企業明確產品定位、優化商業模式、制定市場推廣策略。
針對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西安市政協常委、共青團西安市委副書記尤婷建議,進一步完善對科技人才的激勵機制,打破“唯帽子”“唯學歷”的評價機制,加大對科技人才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進一步優化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服務,如加強“一網通辦”、配備人才服務專員等。
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直接承接者,企業既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終端,也是實現產業化的關鍵一環。尤婷還建議,對科技型初創企業加強支持,如在科學篩選的前提下,為“白名單”企業提供政府擔保,建立容錯機制,營造更優質的創新創業氛圍。
“構建多元資本生態,倡導耐心資本”;
“政策要能落地且有連貫性,解決人才、企業的后顧之憂”;
“鼓勵大科學裝置與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合作”;
……
直面問題,常委們的建言有案例、有事實、有對策,隨著研討的深入,共識也在不斷凝聚。大家表示,將繼續通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持續監督問效,加強宣傳宣講、知識普及,匯聚合力、凝聚共識,為打造新動能強勁的國家創新名城、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