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來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這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旨在引領全黨全國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安全、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中,對我們通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來促進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是重要的啟示。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引領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充分顯示出作為促進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推動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思想武器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社會主義國家講發展,資本主義國家也講發展,根本區別就在發展以誰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發展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根紅線,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指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譜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我國經濟實現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個重要原因是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指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不僅科學引領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也科學引領了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還引領了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幾項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總鑰匙”
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社會總是充滿著矛盾、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變化,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如此。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沒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天真的想法。”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存在兩類矛盾,一類是敵我矛盾,一類是人民內部矛盾。一般說來,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怎樣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內部矛盾,是一門科學,是一門需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真功夫。
發展問題是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根源,因此,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在當今中國,人民內部矛盾集中體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我們面臨的現實情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毫無疑問,形勢呼喚我們適應客觀世界和人們主觀世界的變化,完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最關鍵的是要與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旋律相呼應、相契合,把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治本之策。
全黨全國團結奮斗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必須通過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來凝心聚力、增進團結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是一個具有光明前景的征程,也是一個包括人民內部矛盾在內的各類社會矛盾多樣多發的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強調的,“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如何才能有效應對這樣的嚴峻局勢、不斷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還是要依靠全黨全國的團結奮斗。這是一條重要經驗,我們黨的最重要法寶就是統一戰線形成的大團結、大聯合,我們黨最大成功之處就在于把一盤散沙的中國變成了同仇敵愾、齊心協力的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團結奮斗”是濃墨重彩的4個字,報告標題的最后4個字是“團結奮斗”,報告闡明的大會主題的最后4個字是“團結奮斗”,報告結尾的最后4個字也是“團結奮斗”。關鍵在于如何才能增強全黨全國的團結奮斗?一項重大工作就是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要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核心要義,必須運用其蘊含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來提高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
牢固樹立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是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根本保證。毋庸諱言,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機制還不夠完善,有的決策還不夠科學,方式方法不夠合理妥當,甚至遇到矛盾繞著走、出了事情捂蓋子。沒有正確的理念,就沒有正確的決策、正確的實踐。只有真正具有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有了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歷史自覺,才會有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才能作出符合實際情況、反映人民利益要求的決策。在這樣的決策下干事創業,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發揮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就能減少產生。因此,要把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樹立發展為了人民的理念作為化解人民矛盾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發展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也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不依靠人民,什么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依靠了人民,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人民調解制度就是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制度安排。20世紀60年代浙江楓橋干部群眾創造出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要各地效仿,經過試點,推廣去做。”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明確要求充分珍惜、大力推廣、不斷創新“楓橋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在2023年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時強調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再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家庭建設”也是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舉措,依靠家庭建設應對老齡化。總之,要把宣傳、組織、引導群眾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路徑,繼承優良傳統,創新方式方法,把依靠人民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之路走穩走廣走遠。
物質利益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路徑。應該看到,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是由物質利益問題引發的。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要把化解人民內部的物質利益矛盾放在首位,當前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任務就是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對于共同富裕這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強調“等不得,也急不得”。可以說,這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戰略課題,不僅事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事關社會政治穩定大局,不僅事關經濟發展戰略調整、而且事關最廣泛調動人民干事創業積極性,需要在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措施優化力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新進展。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政策和制度、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推進反腐倡廉等共同發力,人民內部矛盾就能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不斷提升。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轉自《人民政協報》)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