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陳聲俊 張超 記者 唐冰)石泉縣兩河鎮地處秦嶺腹地,山林覆蓋率達84%,堪稱“天然藥庫”。近年來,兩河鎮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將中藥材產業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產業培育,政協委員工作室通過構建“黨委領題鏈、協商解題鏈、委員示范鏈、監督閉環鏈”四鏈協同機制,推動建成“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康養”全產業鏈,截至目前,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00余畝。
堅持黨委領航,精準破題明方向
鎮黨委錨定“秦嶺河谷康養小鎮”發展定位,構建“黨委點題、政協出題、協商破題、委員答題”工作機制。政協委員工作室創新建立“1+3+X”協商議事體系(1個聯絡組統籌+委員、大戶、藥企3類主體協同+X個產業鏈環節),聚焦種源培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等6大關鍵環節,開展“解剖麻雀式”調研4次,形成專題報告2篇。通過調研,梳理出品種單一、加工滯后、銷售渠道狹窄等6大類問題,推動制定《中藥材產業發展三年規劃》,確立“一核一帶”空間布局(核心示范區+產業示范帶),明確天麻、豬苓、黃精三大主導品種,同步試種土荊芥等珍稀品種。
深化三級協商,系統解題提質效
創新實施“三級會診”協商機制:簡易問題工作室“即時協商”,復雜議題專題協商,重大項目“黨政+政協”聯席協商。針對產業鏈短板,組織多層次協商活動8場,整合企業、鄉賢、技術專家等多元主體建議23條。通過“訂單式協商”對接天士力、步長制藥等龍頭企業,促成黃精、丹參等1500畝訂單種植;實施“項目化協商”爭取資金300萬元,建成900㎡中藥材趁鮮加工廠,引進陜西百草源中藥材加工公司;開展“技術型協商”組建“土專家服務團”,解決技術難題12項。
強化委員擔當,示范答題促振興
實施“委員領航工程”,推動4名政協委員在產業鏈關鍵環節發揮“頭雁效應”。政協委員郭九余歷時9年精心打造中醫理療、藥膳食療、百草研學等一體的本草溪谷中醫藥康養產業園區,種植100余種珍稀藥材,輻射帶動全鎮發展。政協委員、中心村副主任羅賢勇帶領中心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藥材1150畝,通過實踐摸索,成為中藥材種植的“土專家”,以及政協委員成為中藥材電商帶頭人等。通過示范帶動,培育新型職業藥農32人,推動中藥材產業實現種植規模化、加工現代化、產銷一體化發展。
完善監督閉環,跟蹤問效保落實
構建“全周期”民主監督體系,制定《中藥材產業監督清單》,建立“季度視察+專項督查+年終評議”工作機制。圍繞三年規劃實施、重點項目推進等開展視察4次,形成問題整改臺賬8項。例如,針對技術服務不到位的問題,督促建立技術服務分片包村責任機制;針對單打獨斗、合力不足問題,成立以中心村為龍頭的中藥材產業聯盟,實現統一育苗、統一調配、統一收購。通過“協商-落實-監督-反饋”閉環管理,確保協商成果100%轉化落實,群眾滿意度達98%以上。
近年來,石泉縣政協兩河鎮委員工作室堅持系統思維,將政協協商嵌入產業發展全鏈條,激發政協委員“既議又干”的雙重優勢,建立“調研-協商-落實-監督”完整工作閉環,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