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水環支部在紅巖村開展黨建促脫貧活動,并捐款11200元
□記者 李彥伶
2018年11月21日,一堂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講授的中藥材、魔芋等種植技術培訓課在商南縣紅巖村開講。
“專家的講解很受用,消除了我們對產業發展的疑慮,增強了種植的信心!”培訓現場,種植戶踴躍提問,氣氛熱烈。
商南縣紅巖村下轄9個村民小組521戶1621人,以茶果業、中藥材種植和養殖業等為主導產業。
作為紅巖村對口幫扶單位的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自2013年開展包扶以來,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圍繞礦產資源、特色農產品富硒調查和產業幫扶等采取多項舉措積極開展幫扶,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已累計投入資金240余萬元,累計實現115戶467人脫貧。
地質調查助力脫貧
“感謝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為我們找到了安全水源,鄉親們多年的吃水難問題解決了!”手捧著白花花的純凈水,村民們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紅巖村部分村組多年來吃水難問題一直備受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關注。他們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水資源與災害地質調查工作,排除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后,最終調查確定了5處可供集中開發利用的純凈水源,幫助缺水村組解決了吃水難題。
結合自身優勢,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通過礦產資源調查、地質災害調查、土地地球化學質量調查等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已經形成《商南縣十里坪鎮紅巖社區土地整理項目調研情況報告》《陜西省商南縣十里坪礦產資源簡介》《陜西省商南縣礦產資源概況及工作建議》等報告,為縣域經濟發展、資源找礦和招商引資作出了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還積極開展了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共采集土壤與農產品樣品81件,包括土壤、茶葉、核桃、玉米、土豆、紅薯、香菇等。最終圈定富硒土地5700畝,為后期村集體發展產業做好了儲備。
“十里紅巖”綠色農產品中心為采購忙碌
推廣中心承載夢想
“目前,依托紅巖村‘十里紅巖’綠色農產品推廣中心,開展線上銷售達6.25萬元,實現村集體利潤1.57萬元,為貧困戶脫貧吃下了定心丸!”西安地質調查中心駐村干部顧小凡表示,在開展線上銷售的同時,他們積極挖掘線下銷售潛能,動員單位為職工福利采購9.44萬元農產品,實現了村集體凈利潤3萬元。
為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約化和規范化持續發展,由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推進建設的商南縣十里坪鎮紅巖村綠色農產品推廣中心于今年1月建成并投入運營。
據了解,綠色農產品推廣中心旨在搭建產品與技術推廣服務平臺,通過典型示范,探索紅巖村供銷服務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打造“十里紅巖”農業特產品牌,幫助村屬合作社發展。
技術與產業同行
恰遇周末,西安市民王凱帶著全家人前往商洛游玩,返回時也不忘帶一些“十里紅巖”的香菇和蜂蜜等土特產。
“這些土特產口感很好,親戚朋友都很喜歡。”王凱說,這些土特產讓大山溝里的村民真正實現了與外界的零距離溝通,也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
如何更好地為生態農業提供品牌支撐?這讓駐村干部顧小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4年,顧小凡多次奔赴商南縣工商部門,為紅巖村申請注冊了“十里紅巖”商標。該商標注冊類別包括紅巖村苞谷酒、香菇、核桃、土豬肉等三大類,涵蓋了紅巖村目前主要的農副產品類別。
產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核心。商南縣紅巖村地處秦嶺深山,交通及資源條件受限,村內產業規模零散。2013年,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幫扶紅巖村以來,村內基本無成型產業,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形成富硒茶葉林種植2500畝,中藥材種植2000畝,整合核桃林地3500畝,發展釀酒作坊1個,為貧困戶實現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