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我們對活動很感興趣,希望大哥哥、大姐姐經常來旬陽開展科技科普活動,讓我們多增長見識!”在安康市旬陽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充滿期待地說。
7月20日,安康市旬陽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迎來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當天,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來到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科技科普進社區,實驗實操動手忙”主題活動。
活動現場,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隊員與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孩子們開展了“消失的數字”交互式物理實驗。通過實驗,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神奇的全反射現象,引導孩子們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孩子們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與興趣。
志愿者自行制作的教育機器人可以通過對語音指令的分析與處理,實現自我介紹、點頭握手、唱歌跳舞等一系列復雜的動作,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在一旁陪護孩子們的老人或家長,也不禁被吸引,紛紛與機器人互動起來。
“我們不奢望通過一次活動就能讓同學們學會很多科技知識,而是希望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一顆科技的種子,伴隨時間流逝,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未來在人生中遇到有趣的事物時,能夠多一些思考。”樹魂立德工作室負責人秦鈺林表示。
服務隊隊員劉倬倬表示,在與孩子們的溝通交流中,能切實感受到孩子們對于外面世界的未知與渴求,對于志愿者來說,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借助社會資源開展科技下鄉、科普下鄉,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他們的使命。
如何讓老年人遠離詐騙?7月19日,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隊員在老城社區慈善老年大學就物聯網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大數據、云服務等科技新名詞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解讀,并結合防詐騙微電影、動畫等形式,生動形象地為老年人講解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詐騙場景,介紹了應對方法。
“現在社會上不法分子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活動時有發生,因此通過志愿服務隊的防詐騙宣講來提高老人們的防范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動現場一位老人說。
漢水文化源遠流長,漢劇作為中國傳統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發展,這一珍貴的傳統戲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好漢劇,是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努力的方向。
7月22日,西北大學樹魂立德志愿服務隊開展了“非遺傳承,我們在路上”主題活動。在慈善老年大學活動現場,學員們為志愿者表演了漢劇,傳授了漢劇基礎動作要領及漢劇的伴奏方法,并與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組成跨年齡漢劇隊伍,為現場觀眾作了精彩的匯報演出。
“當今社會發展節奏快,年輕人壓力大,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淡忘。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好傳統文化。”志愿者紛紛表示。
《各界導報》2019年09月24日 第4436期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