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彥伶 通訊員 胡運森
11月6日至8日,省慈善協會黨總支組織黨員和工作人員走進安康,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家先后參觀了旬陽縣紅軍鎮紅軍紀念館、旬陽縣慈善老年大學、安康扶貧成果展等;考察了旬陽縣金寨鎮脫貧攻堅慈善項目。大家認為,此次赴安康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收獲滿滿,表示要傳承紅色基因,再立扶貧新功。
在全國唯一以“紅軍”命名的旬陽縣紅軍鎮紅軍紀念館,大家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重溫了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密切聯系群眾的服務精神、艱苦奮斗創業的實干精神、嚴格執行命令的守紀精神。”參觀后大家一致表示,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軍精神的這四句話就是對我們工作的要求、激勵和鞭策。
在旬陽縣老城,大家觀看了由慈善老年大學學員及當地小學生表演的文藝節目。大家對這所在陜西成立最早、效果最好,群眾滿意的慈善老年大學稱贊不已。
在旬陽縣金寨鎮,大家一起考察了脫貧攻堅慈善項目實施情況,聽取了該鎮脫貧攻堅、慈善公益等情況的介紹,參觀了慈善超市、慈善文化校園、慈安橋,看望了敬老院的老人們。
據了解,金寨鎮地處巴山北麓,是一個典型的深山貧困鎮,全鎮有10個行政村4114戶15849人,由起初識別的貧困戶1100戶5000多人,退出到現在的120戶300余人,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鎮。
在安康市扶貧成果展廳參觀后,大家肯定了安康扶貧空間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據了解,安康扶貧空間是為“短期助力脫貧攻堅,長期引領經濟發展”搭建的綜合性網絡扶貧服務平臺,主要以“展示、交易、服務、孵化”四大功能為定位,目前共建成綜合服務大廳、縣區特色展館、產業專業館、“最安康”扶貧超市、“最安康”品牌運營中心、電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食品快檢中心、技能培訓中心等20個線下服務平臺。
該平臺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手段,建立困難群眾產品銷售、就業服務、產業發展及技志培訓“三大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困難群眾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傾力提升“最安康”區域品牌,形成了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貧困戶穩定就業和產品銷售的暢通渠道。自2018年5月運營以來,線上線下累計銷售8300余萬元,其中貧困戶產品達到60%以上。通過產品交易平臺對接促成交易農特產品線上線下累計達1.5億元;扶貧大數據平臺動態收錄信息4700余萬條;開展各類技志培訓(咨詢)服務1.1萬人次,向近萬名群眾提供免費指導和培訓,帶動2.3萬人就業,在助力脫貧攻堅中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