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彥伶
慈善,是人類社會彌足珍貴的情感;慈善事業,是獻愛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業。
2019年12月30日,由中華慈善總會主辦,陜西省慈善協會協辦的“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經驗交流會在西安舉行。會議旨在總結梳理全國各地慈善會廣泛開展“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取得的成效,分享工作經驗與實踐成果,并就如何進一步優化項目運作及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典型地區、典型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回顧了“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在全國各地的開展情況,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項目的未來發展進行了部署。
公益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為響應國家號召,發揮社會組織在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方面的積極作用,自2015年起,中華慈善總會、全球聯合之路共同發起了“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該項目以在學校或社區新建、改建“關愛兒童之家”為載體,通過組織社會捐贈、志愿服務相結合的形式,與各地各級慈善會共建合作平臺,并聯合企業、機構和愛心人士在內的社會各界力量,幫助解決所在地區留守兒童問題。項目啟動后,得到各地慈善會的積極響應。四年來,“關愛兒童之家”在全國各地涌現。截至2018年底,中華慈善總會和全國18個省、市慈善會共同新建和改建“關愛兒童之家”近1000所,受益兒童近30萬人。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尤其是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國家民族長遠發展。”會上,省民政廳副廳長陳軍表示。
據了解,我省現有農村留守兒童14.02萬人,困境兒童16.44萬人(其中事實無人撫養兒童7653人),關愛保護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和權益保護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為總召集人,25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動態監測管理,織牢織密“縣有兒童審管員、鄉有兒童督導員、村有兒童主任”的三級保護網絡,在全省各鄉鎮配備兒童督導員1443名,村(居)兒童主任19846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孤兒棄嬰信息基本實現動態更新;提高保障標準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使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孤兒大學生參照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建立了生活保障制度,將免費資助對象從機構內孤兒拓展到了所有孤兒和年滿18周歲后仍在校就讀孤兒,將資助范圍從手術治療拓展到了醫療康復,較好地解決了孤兒醫療保障問題,各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讓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愛與慈善,能讓自己更快樂,讓他人更幸福,讓世界更美好。
針對已建成的“關愛兒童之家”后續運營資金短缺,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和專業性及建設數量尚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等問題,宮蒲光建議,要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脫貧攻堅、促進兒童發展的戰略高度,建立全面覆蓋、管理科學、運作規范、公開透明、功能突出的項目體系,以“關愛兒童之家”為平臺,引導構建學校、社區、家庭、社會各方參與的項目格局。
省慈善協會副會長張文亮從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運行,整合資源、募集資金,加強培訓、提升素質,四級聯動、高效實施和創新管理六個方面介紹了陜西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對藍田縣幼兒園、縣新華學校、縣向陽學校“為了明天—關愛兒童”項目實施地進行了考察調研。
《各界導報》2020年01月07日 第4521期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