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胡運森 實習記者 張璐
接受紅色教育,淬煉初心使命。為了讓黨員干部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持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進全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5月13日至14日,省慈善協會組織全體黨員和工作人員前往銅川照金、旬邑馬欄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和主題黨日活動。
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常務副會長、總支書記李榮杰,省委社會組織工委原書記趙亞莉,黨建處處長郭少鋒,銅川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吳延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藺紅偉,副市長白宗正,市慈善暨扶貧協會會長郭平安,咸陽市慈善扶貧協會會長張宗平,旬邑縣委書記高玉峰等參加。
照金革命根據地是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西北地區創立的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它最早點燃了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種,為后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乃至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5月13日,全體人員走進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在解說員帶領下,大家依次參觀了各個展廳,重溫紅色記憶,聆聽革命故事。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銹跡斑駁的歷史物件、一個個浴血奮戰的模擬場景,生動還原了革命先烈不畏犧牲、不屈不撓的感人場面,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深切感受到中國革命成功的不易,進一步堅定了矢志不渝的奮斗決心。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紀念碑前,吳前進代表省慈善協會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全體人員向革命先烈三鞠躬,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銘記先烈們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的精神;李榮杰帶領全體黨員、預備黨員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再憶當年入黨時的莊嚴承諾和堅定決心,牢記共產黨員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隨后,全體人員參觀了薛家寨革命舊址。薛家寨以險峻著稱,海拔1600余米,西臨秀房溝,東臨黑田峪河,南臨田玉川,為三面絕壁之舌狀狹長山嶺。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為了保障邊區及部隊的作戰與軍需,利用4個天然巖洞修建了1-4號紅軍寨,自東南向西北依山勢排列,使之成為根據地的政治、軍事中心和紅軍游擊隊的后方基地。參觀后,大家感受頗深,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當晚,省慈善協會在銅川照金老區舉行黨史學習教育“追尋紅色足跡 感悟慈善使命”主題晚會。吳前進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作《紀念建黨百年》,并演唱了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李榮杰朗誦了詩歌《回延安》;張文亮表演了二胡獨奏《繡金匾》《我的祖國》。
14日,在旬邑馬欄紅色教育基地,全體人員共同緬懷革命先輩不朽的功勛。
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革命大旗,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建了革命政權,蒼茫雄渾的馬欄山留下了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馬欄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重要活動地區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此駐扎和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馬欄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關中分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是仁人志士和軍需物資通往延安的重要驛站和紅色通道,是培養革命干部的搖籃。2017年,馬欄革命舊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通過此次現場教學,黨員干部們重溫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一起回望那段波瀾壯闊、感天動地的烽火歲月,接受了精神的洗禮,淬煉了黨性修養,堅定了理想信念,為助力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注魂、賦能、立根。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