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生(中)走訪調研西安慈善志愿者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情況 實習記者 張璐 攝
□ 戰鴻 丹妮
有人問他:“你忙碌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為啥又自找‘罪’受?”“因為忙碌慣了,所以閑不住,總想再發揮余熱,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叫朱智生,今年66歲,是一名有著4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從西安市副市長崗位退休后,經省委組織部批準,出任西安市第五屆慈善會會長。多年來,他先后帶領西安市慈善會一班人積極組織參與抗洪救災、疫情防控和關愛弱困群體等工作,用實際行動彰顯慈善力量。
“慈善事業是一項傳遞溫暖、利國利民的崇高事業。”作為西安市慈善會會長,朱智生始終堅持學習慈善法和與慈善有關的政策法規,認真研究慈善救助新方式,把一老一少、鰥寡孤獨、殘疾殘障、大病返貧等弱困群體作為救助重點,持續做好傳統慈善項目,注重策劃創新項目,使慈善工作深入人心。凡是涉及慈善事業的重大活動、發展慈善事業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以及黨和國家出臺的有關發展慈善事業的重大決策,他都第一時間向黨委和政府請示報告,積極尋求支持幫助,及時拿出貫徹執行的具體意見。
因為朱智生經常熬夜看材料,致使一只眼睛視網膜脫落。手術后,醫護人員反復叮囑他注意休息,但他始終無法放下手中的工作。于是,他趴在床上聽取工作匯報,口頭部署工作落實措施。在醫院剛剛休養一周,病情稍有好轉,他就迫不及待地返回工作崗位。不少領導和同事聽聞此事,紛紛勸他保重身體。然而他卻倔強地說:“我天天要求大家把工作當事業干,自己怎能躺在醫院躲清閑?”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了讓抗戰老兵和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朱智生帶領西安市慈善會組織開展了“崇敬革命前輩、關愛弱困群體”活動,把接收到的300余萬元捐贈款物全部用于慰問老黨員、抗戰老兵和困難群眾。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朱智生又馬不停蹄來到西安心羽愛心家園,親切探望住在這里的大病患兒,親手將一份份心愿禮物送到孩子們手中,并為他們送去節日祝福和5萬元救助金,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終生難忘的兒童節。
去年7月中下旬,朱智生從新聞中得知河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嚴重洪澇災害后,立即安排人員采購救援裝備,組織志愿者前往鄭州參與抗洪救災。并聯合當地商會向社會各界發出抗洪救災倡議書,短短一周的時間,就募集760余萬元善款善物并全部送往河南災區。同年秋天,渭河北岸沿線積水上漲,許多村莊和農田被淹。得知臨潼縣部分鎮村受災較為嚴重后,他當天便趕赴一線走訪查看災情,并代表西安市慈善會為臨潼捐贈10萬元,幫助當地開展災后重建。在去年年末西安遭遇新一輪疫情期間,朱智生發出多份疫情防控倡議書,帶領西安市慈善會把募集到的1.05億元抗疫款物及時、足額發放到各區縣、開發區的救治醫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抗疫一線。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陽紅。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朱智生已經退休了;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慈善工作者,他卻永遠在戰斗中。在西安市慈善會會長的崗位上,他一次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把慰問物資發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使更多困難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各界導報》2022-05-24 第5191期 第0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