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璐
近日,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一行前往鎮安縣和旬陽市,考察調研“慈善幸福家園”等項目建設情況。
黨家壩社區:讓幸福家園更幸福
黨家壩社區地處旬陽市區中心,下轄2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17900余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1540人,空巢、獨居老人占比偏高。
自2021年4月正式成立以來,黨家壩社區慈善幸福家園以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抓手,形成了以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慈善老年大學、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愛心超市為依托,慈善志愿服務為補充的慈善關愛中心,為弱勢老年群體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據了解,黨家壩社區慈善幸福家園占地200平方米,設有慈善工作站、關愛中心等,并建有多功能服務廳、“老李說事”調解廳、排練廳、電子閱覽室、老年活動室、手工坊等。
在慈善工作站的墻上,貼著許多被認領的心愿,每一組便利貼都凝聚成了愛的模樣。“我們老兩口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孩子又在外地上班,希望有人能幫我們用手機辦理養老保險業務。”老人的“微心愿”寫在便利貼上,便利貼下方又蓋上一張“已被志愿者王珠認領”的便利貼。
黨家壩社區慈善工作站以互聯網為平臺,及時發布困難群眾的募捐信息,通過居民及愛心人士參與為困難群眾帶去溫暖。目前,工作站共發布募捐信息20余條,募集資金25萬元,先后為城關鎮巖灣村等地籌集修路資金,村級產業發展、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青少年兒童教育培訓、貧困大學生資助、開展公益活動等提供資金支持。
“黨家壩社區慈善幸福家園開辦的先天條件很好,設施全面、專人專管,投入的慈善項目種類豐富,整體運行狀況良好。”吳前進希望慈善幸福家園今后在志愿服務中加大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街道辦要通過整合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慈善志愿者和社會慈善力量共同參與“慈善幸福家園”建設,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云鎮社區:老有所為、幼有所長
云鎮社區慈善幸福家園位于鎮安縣云蓋寺古鎮核心區域。為了給古鎮的留守兒童和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慈善幸福家園特別在慈善老年大學里分設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心、文藝活動中心及康養服務中心。
“關愛留守兒童中心每周開展4次社團活動,學生們可以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培養特長、全面發展。”志愿者余嘉欣告訴記者,中心選聘了21名志愿者任專兼職輔導員,開設了腰鼓、書法等17個社團小組,全鎮的321名留守兒童可依據特長愛好參加社團活動。
“我們充分利用建設慈善幸福家園的契機,通過將慈善老年大學部分學員納入輔導員行列,既為老年人發揮余熱提供了舞臺,又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缺乏關心關愛的難題,讓留守兒童在老一輩的熏陶下感受溫暖、增長學識、歷練品格、快樂成長,實現了老有所為、幼有所長的雙贏。”
文藝活動中心則專門為慈善老年大學的學員提供了休閑娛樂、展示才藝的場所。老人們在這里以琴弦覓知音,以書畫展才藝,通過各類文藝活動共享歡樂。云鎮社區慈善幸福家園面向兒童和老年人提供關懷式服務,有效破解了“一老一小”的社會難題。
白果樹移民搬遷點: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困
鎮安縣青銅關鎮豐收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620戶2237人。白果樹移民搬遷點共安置群眾150戶469人。白果樹慈善幸福家園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為社區留守老人、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解決切身問題。
為做好社區群眾服務工作,白果樹移民搬遷點通過集中收集處理生活污水廢水、改建社區公廁、全方位安裝監控、流轉土地為小區群眾建設小菜園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決了群眾“種菜難、放雜物難、停車難”等問題。移民搬遷點按照鎮黨委主導,慈善組織實施,社會參與,社區運行、共建共享的原則,還設立了慈善關愛中心、慈善愛心驛站,并組建了志愿者服務隊為社區弱勢群體提供送餐、送菜、送藥、送開水、送上學等“五送”便民服務。白果樹移民搬遷點的設施、環境較以前有了極大改善。
“再微小的需求,折射出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群眾的事再小,我們都要把它做好。”豐收村包村干部蔡丹說。
吳前進對白果樹慈善幸福家園工作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的‘五個一’創建內容高度契合了黨在農村的中心工作,是新時代慈善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