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璐)3月21日至22日,全省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在西安舉行。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出席并講話,省政府原常務副省長徐山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鄧理、陳再生、劉維隆,省政協原副主席陸棟出席。
會上,神木、淳化、延川、長安、鎮安、旬陽、臨渭7縣(市、區)慈善協會會長交流了工作經驗;12地市(區)慈善協會會長作匯報發言。
據了解,去年以來,全省慈善組織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履行慈善組織宗旨使命,不斷豐富慈善公益內涵,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全省慈善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創建實施以“五個一”為內容的“慈善幸福家園工程”,2022年全省新注冊創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2045個,線上線下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3.82億元,注冊慈善志愿者20余萬名,創辦愛心餐廳、兒童之家、村民活動中心4200多所,直接關愛孤獨老人、留守兒童30余萬名,開創了慈善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格局。二是發動全省市、縣(區)以召開“慈善大會”為驅動,打造黨政支持推動、社會廣泛參與、慈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新模式。省慈善協會總結推廣“淳化經驗”后,韓城、鎮安、旬陽、臨渭、潼關、神木、長安等市、縣(區)黨委、政府相繼召開“慈善大會”,出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已召開“慈善大會”的市、縣(區)慈善募集實現“井噴式”增長。三是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全年募集款物價值9.61億元,市、縣(區)慈善協會募集款物達10.71億元,慈善募集再創新高。2022年,省慈善協會聯合全省市、縣(區)慈善協會舉辦“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公益活動,全省115個市、縣(區)慈善協會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并上線了381個助力鄉村振興公益眾籌項目,活動期間356萬人次愛心捐贈3.7億元。加上“9·9公益日”及日常網絡籌款,全年網絡募集善款5.7億元。同時,2022年全省在打造品牌慈善項目、慈善抗疫救災、慈善組織建設、慈善文化宣傳、志愿者隊伍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吳前進指出,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發展慈善事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為加強和改進慈善工作、發展慈善事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慈善事業納入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明確了慈善事業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為開創中國特色慈善事業、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新的更為明確、更加具體的指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慈善事業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慈善人要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新發展舉措,開創新發展格局,擔當新時代慈善工作大任,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建功立業。
關于做好2023年全省慈善工作,吳前進要求,要持續推動“慈善大會”的召開,踐行第三次分配,開辟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路徑;繼續推動實施“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建設,打造慈善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線上線下雙向并舉,加大慈善募集力度,切實幫扶困難群體;狠抓項目建設,幫扶弱勢群體,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加強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廣泛傳播慈善文化,加大宣傳力度,創造全民參與的慈善環境氛圍;以黨建為統領,建設有擔當、有作為的慈善工作隊伍。
徐山林高度肯定了全省慈善組織為我省慈善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他說,省慈善協會成立27年來,募集慈善資金76.6億多元,實施慈善項目2萬多個,惠及1800萬困難群眾。希望廣大慈善人繼續發揚“勤調研、勤思考、勤總結”的“三勤”精神,退休的老同志也要“退有作為、退有快樂、退有貢獻”,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慈善力量。
《各界導報》2023-03-28 第5403期 第04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