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蘭向困難學生頒發助學金
□ 記者 張璐 通訊員 胡運森 王黎
“高鳳蘭是好會長、‘領頭雁’。延川的慈善‘碩果’令人贊嘆,是三秦慈善的一個標桿,一面旗幟。”這是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在3月21日舉辦的“全省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對高鳳蘭做慈善工作的評價。
當晚,省慈善協會舉辦的“促進共同富裕·慈善之光”融媒體晚會上,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三秦善星”高鳳蘭的慈善故事,感動了三秦千萬觀眾,也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要做有意義的事
在延川縣,高鳳蘭可謂名人。上中學時,她是該校第一名入黨的學生;回鄉務農時,她是村里第一位女性黨支部書記;工作生涯中,她又是延川籍第一位女性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協主席。
2007年,高鳳蘭從延川縣政協主席崗位上退休,適逢縣上籌建慈善協會,當組織征求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說:“我出身農村,很想幫助那些弱勢群體,我愿意扛下這個責任。”而誰也沒想到,這一扛就是16年。
在她的帶領下,16年來,延川縣慈善協會共募集善款6100余萬元,實施慈善七大類項目150個,惠及群眾6萬余人次。
慈善協會創建之初,慈善資源缺乏,籌款難、難籌款。延川是個貧困縣,財政困難,企業又少,2008年全縣有216名貧困兒童、400名貧困母親、6180名殘疾人,以及2.75萬戶低保戶,面對這種情況,高鳳蘭硬是靠著一部手機,打開了全縣慈善工作的局面。
為了募捐工作,高鳳蘭帶著協會的人跑了192個單位,52家個體戶,30多個企業……這期間,有過挫折,也有過傷心,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她為民解困的初心、為慈善事業奮斗的決心,終于使一家家善款如約而至,一個個貧困對象得到有效救助。
為圓貧困學子“大學夢”,高鳳蘭和工作人員先從招生辦查閱考生檔案,確定家庭困難學子,然后聯系學校,落實家訪名單,邀請企業家和愛心人士一起深入鄉村,逐戶調查,最后再經學校、鎮、村推薦,企業和慈善協會共同研究,確定救助學生名單和資助金。2011年7月,高鳳蘭右腿髕骨不慎骨折,她躺在病床上堅持通過電話聯系善主,讓276名貧困大學生順利進入校園。慈善協會十年間,救助了1758名大學生,發放助學金735萬元。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高鳳蘭忍著失去愛人、弟弟和小兒子三位親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堅持指揮部署籌款事宜并帶頭捐款,在得知疫情防控工作急需負壓救護車時,她聯系愛心企業為縣醫院捐贈負壓救護車一輛。在她的感召下,許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共募集款物294.5萬元。2021年底,面對新一輪新冠疫情,她再次沖鋒在前,帶頭捐款1000元,并組織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募捐款物143萬元,有力支持了全縣的防疫工作。
在高鳳蘭的心里,開展慈善事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但讓高鳳蘭感到虧欠最多的就是她的愛人和家庭。“我這輩子最對不住的就是我家老王,他生病時沒有好好伺候他……而孩子去世前的那段時間,我又正忙著組織慈善活動……”提及往事,堅強的高鳳蘭幾度哽咽。小兒子去世后,她忍著巨大悲痛,不到一周時間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高鳳蘭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和支持。十幾年來,經過她的努力,延川縣慈善協會先后與中華慈善總會新聞界志愿者慈善促進工作委員會以及北京、上海、香港、江蘇、福建、深圳和西安等地的愛心企業建立了聯系,與35家愛心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困難群眾就是我的親人
“在弱勢群體眼里,我是他們的好朋友。見到他們有困難,我就想拉一把。”
高鳳蘭第一次走進殘疾人胡海軍家里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胡海軍一家四口住在陰暗潮濕的民房里,夫妻兩人由于肢體殘疾,無法工作,只有靠年邁的老母親照顧他們和正在上小學的孫子。高鳳蘭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送錢送衣送棉被、送米面油、送輪椅,幫助他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胡海軍感動地說:“沒有高會長,就沒有我們這一家的現在。”
2012年冬,北京武警總醫院開展了“為了我們的孩子·兒童先心病救助感恩延安行”活動,高鳳蘭親自帶隊三次去北京,為24名先心病患兒免費做了手術。患兒家長感激地說:“是您和醫生救了孩子的命,給我們全家帶來了希望。”
得知延水關鎮段家山村王智老人生活困難,高鳳蘭多次入戶關照,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并通過積極協調,幫助其辦理了“五保戶”手續,使其生活得到了保障。王智的孫子考上大學,無力交付學費,她又尋找到一位愛心人士,連續資助4年學費,助其完成學業。
這十幾年來,高鳳蘭幫助過的家庭太多太多,她不僅幫助困難群眾渡過了難關,更重要的是重新燃起了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扶貧安老我們責無旁貸
“做慈善,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愁,這是很幸福的事情。”高鳳蘭始終認為幫助群眾解決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慈善協會要做的事情。
延川縣趙家河村是貧困村,該村551戶1945人,其中有95戶絕對貧困。2016年,高鳳蘭聯系中華慈善總會、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20萬元,幫助趙家河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春,高鳳蘭帶領村民栽種核桃2300畝、中槐1000畝,并建起5個直飲水站、5座“慈安便民橋”、1個慈善愛心超市,通過產業、文化、健康等各項扶貧措施,2018年底,趙家河村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掉了多年的“貧困帽”。
延川全縣脫貧后,高鳳蘭緊抓延川被確定為“慈善幸福家園”工程試點縣機遇,主動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并帶領協會工作人員走社進村,選址定點,確定4個村(社)開展試點工作,目前,全縣已有61個村(社)申報創建“慈善幸福家園”,建成運行23個,累計募集籌款454萬元。
16年來,延川縣慈善協會在高鳳蘭的帶領下,開展各類慈善救助活動近600余場次,資助貧困大學生2248名,發放資金826萬余元;資助貧困中、小學生8996名,發放資金上千萬元;慰問貧困群眾1萬余戶,發放資金680余萬元;醫療救助520余萬元;助殘濟困860余萬元;賑災850余萬元;新建“慈安便民橋”14座182萬元;實施“高塬引水”和“健康飲水”工程135萬元。
高鳳蘭的先進事跡和忘我精神,深深激勵著每一個人,省慈善協會、陜西電視臺聯合制作《慈善扶貧在行動——中國好人高鳳蘭》專題片,在全省播放,延安市委組織部制作了建黨百年優秀共產黨員宣教片《高鳳蘭圓夢者》,延安市委文明辦制作了宣教片《十年風雨慈善路 甘為群眾孺子牛》,延川縣委組織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活動中,制作了《為你把眼淚擦干》學習教育片,《人民日報》融媒體平臺剪輯播出該片后,點擊量突破3億人次,高鳳蘭的事跡還被編入《十唱延川英?!犯枨?/p>
延安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市慈善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張連義說,高鳳蘭是延安精神的傳承者,她的大局精神、忘我精神、務實精神、奉獻精神,鼓舞了廣大群眾,讓延安精神在今天更加發揚光大。
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號召全省慈善組織要以高鳳蘭為榜樣,用延安精神做慈善,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作貢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