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璐
“咚咚鏘”“咚咚隆咚鏘”,鑼鼓一響,好戲開場。6月23日,在一片叫好聲中,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正式開業。
小江村位于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下轄居民959戶4357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1178人,特別是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459人。為切實解決小江村空巢老人及困難老人在養老和飲食方面的實際困境,小江村村委會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設立一家愛心餐廳。
4月10日,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開工建設,長安區慈善會按1:1配捐比例劃撥5萬元資金,小江村出資21萬元。經過精心籌備、施工,6月5日,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順利完工,并隨即投入試運營。
“老人們一生節儉,一輩子舍不得吃喝,且多數子女外出工作,家里只剩下他們自己。這樣一來,他們的日常飲食便成了一大難題。有時因為身體不便,或家里條件不好,更加難以確保每日攝入營養均衡的膳食。”小江村黨支部書記張冬說,“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給村里的老人提供一個吃飯的地方,讓他們每天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享受到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
“盡管我的經濟條件有限,卻也想給村里做一點實事。無論是種菜、養羊,還是打掃衛生都可以。”聽到村里要開辦愛心餐廳,一位老黨員找到張冬,向他表達了這一意愿。
老人的真誠讓張冬和村干部為之動容。“一開始,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因為村子大、老人多,運營成本大、難度高,建成后如何運營成了‘老大難’問題,既害怕沒人來,又害怕來的人多準備得少。”為了成功創辦餐廳,張冬和村兩委會干部集思廣益,經過深入探討,最終決定引進華陰市南營金升包子店作為經營項目。
包子售價1元一個,每天都能吸引大量顧客排隊購買。針對7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餐廳還精心準備了包括包子、花卷、稀飯、小菜等多樣化選擇,旨在讓老人們能夠享受到既舒心又安心的用餐體驗。張冬介紹,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以其獨特的“市場機制+慈善公益”模式,成功轉型為一家備受周邊群眾歡迎的平價餐廳。
試營業期間,愛心餐廳每天有150多位老人前來就餐。記者了解到,餐廳配備了8名廚師,他們從清晨5點就開始準備食材,以確保每位老人每餐至少有2個包子“打底”。
開業儀式上,省慈善協會副會長趙浩義、長安區慈善會副會長魏英共同為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揭牌,愛心企業現場捐贈6萬余元。
“寧讓萬人一人捐一元,也不讓一人捐一萬元。”長安區慈善會會長賀樂軍表示,此次愛心餐廳開業,有120余名愛心人士踴躍捐款,還有愛心企業捐贈了米面油等愛心物資,充分凸顯了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
陜西嘉鑫臺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得知愛心餐廳開業,親自送來大米、面粉各5袋、菜籽油10桶。南營金升包子店負責人宋金升鄭重承諾,在餐廳實現盈利之后,將每年拿出40%的收益用于慈善公益事業。
“包子皮薄餡多,我就愛這一口。”每天早上8點30分,王恩連老人準時來到愛心餐廳,2個包子、1碗稀飯、1碟小菜,僅僅2元就能讓她吃得心滿意足。
“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有陣地、有內容、有經濟基礎、有收益,許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自覺自愿捐贈,慈善氛圍濃厚。”趙浩義對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其四大亮點:一是“市場機制+慈善公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二是四個“一點”,即老年人交一點、愛心人士捐一點、集體經濟補一點、慈善協會支持一點;三是餐廳實施差異化的管理策略,確保70歲以上的老人能夠深切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溫暖;四是推行醫養結合模式,與西安培華學院達成合作協議,定期為老人提供中醫理療、養生講座等項目。
“希望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進一步強化管理,嚴格監管老年人的飯菜質量,確保每一餐都能讓老人滿意。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能夠投身慈善公益事業,為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建設提供支持和幫助。”趙浩義鼓勵區慈善會繼續探索小江村慈善幸福家園愛心餐廳可持續發展運營模式,激發家園自身造血功能,讓愛心餐廳成為全區的一張亮麗名片。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