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省慈善協會2024年重陽節慈善書畫助老活動在西安舉行。
□ 記者 張璐 文/圖
“慈善是一條人文關懷的河,奔騰不息地流淌著平等、利他和互助,滋潤著經濟與社會發展。我們老年人作為慈善的一滴水,必須融入慈善這條大河。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審視老年生活,激發參與慈善、志愿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我們自身的經歷、經驗與專長優勢,及時轉化為慈善行動,有針對性地為特定社會群體提供援助,為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慈善老人”李庭武說。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為傳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10月10日,省慈善協會舉辦2024年重陽節慈善書畫助老活動,為全省熱衷于慈善公益事業、心懷大愛、奉獻社會的“慈善老人”頒發榮譽證書、贈送書畫作品以表敬意。
啟動儀式上,省慈善協會副會長趙浩義代表省慈善協會公示了全省121位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慈善老人”名單,向15位“慈善老人”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并贈送了書畫作品祈福祝壽。
“銀發力量”讓溫暖傳遞
據了解,此次“慈善老人”評選由縣(區)慈善協會推薦。所推選的121位“慈善老人”中,盡管職業不同、閱歷差異,但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心懷大愛、樂于助人、奉獻社會,展示了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
今年80歲的路生梅,1968年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畢業,響應祖國號召到佳縣人民醫院任職,扎根陜北做“窯洞醫生”56年,不久前榮獲“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
今年86歲的省慈善協會原副會長肖華,2007年老伴不幸去世,她將親戚們送的6萬元治療費和慰問金全部捐給省慈善協會,多年來她個人累計捐贈60余萬元。2018年4月,她又與西安市雁塔區紅十字會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書》,愿用自己的身體為社會作出最后的奉獻。
今年76歲的高鳳蘭,2007年從延川縣政協主席崗位退休后,拒絕了民營企業高薪聘用,來到縣慈善協會任職會長。17年來她帶領慈善協會克服延川縣企業少、慈善資源匱乏的重重困難,為募捐道盡千言萬語、歷盡千辛萬苦,募集款物價值7000余萬元,幫扶困難群眾5萬人次。前幾年,高鳳蘭的老伴、弟弟、小兒子三位親人相繼去世,她把傷心埋藏在心間,繼續風風火火做慈善,將全縣慈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成為全省慈善工作的標桿。
今年80歲的王有德,2004年從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崗位退休后,來到市慈善協會任職會長,帶領市慈善協會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難,慈善募集款物價值5億余元,幫扶貧困群眾逾百萬人次,為商洛市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
……
如今,這些心懷大愛、默默奉獻的“慈善老人”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仍壯心不已、情懷不減,繼續發揮著余熱,在慈善公益的路上大愛前行。他們的事跡打動了他人,他們的精神影響了社會,激勵著一代代慈善人繼往開來建功立業。
“老年人曾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為祖國繁榮昌盛奉獻了青春、付出了汗水。他們是歲月的見證者、智慧的傳承者、社會的寶貴財富,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愛……”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向榮獲“慈善老人”榮譽稱號的全省121位“慈善老人”表示祝賀,并向為老人捐贈作品的書畫家們表示敬意。
傳統慈善敬老模式的創新
吳前進介紹,此次慈善書畫助老活動,給推薦公示的“慈善老人”贈送書畫作品祈福祝壽,旨在向社會昭示:慈善組織不僅關注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更要深挖老人中崇德向善、樂于助人、奉獻社會的社會典范,給予他們應有的榮譽和激勵,從而激發更多的老年人投入慈善公益事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銀發力量”。
省政府原常務副省長徐山林表示,這次慈善助老活動是對傳統慈善敬老模式的創新,通過對“慈善老人”的褒獎,而產生積極的社會反響。人要長壽,首先要致力于豐富的精神生活,達到身心快樂。做慈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就是高質量的精神生活,也是最好的長壽之舉。希望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多做善事、快樂生活、健康長壽、福樂綿長。
安老撫孤、扶貧濟困是慈善的宗旨。省慈善協會成立28年來,一直把關愛老年人、救助困難老人作為重中之重。從2002年開始,省慈善協會就聯合全省市、縣(區)慈善協會每年開展“九九重陽送關愛慈善聯合大行動”。22年來,省慈善會累計投入善款近7000萬元,惠及貧困、困難老人近50萬人次。從2020年開始,省慈善協會又在全省實施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目前,已有4052個村(社)慈善幸福家園開辦“愛心餐廳”,為35萬名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就餐服務。尚未開辦“愛心餐廳”的3000多個慈善幸福家園,也通過創辦慈善關愛中心為老人提供了康養、健身、文化、娛樂等多元化服務,有效緩解了老年人的精神孤獨問題。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的深入實施,為老年人構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善的溫馨平臺,有力解決了農村地區老年人無人照料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孤獨問題,創新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慈善工作新模式。該項目去年榮獲“中華慈善(項目)獎”,得到了國家民政部的高度認可和表彰,成為我省慈善募集量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受益面最廣的慈善公益項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