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為國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貢獻慈善力量 ——陜西慈善幸福家園融合建設運營成效顯著

2025-06-17 08:52:20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自2020年10月開始,省慈善協會將已開展了5年之久的“農村慈善互助會”...

  □ 記者 張璐 通訊員 趙浩義

  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提出要“強化社會互助共濟功能,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統籌協調,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參與的社會支持養老服務格局”。近年來,省慈善協會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創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將慈善幸福家園建設納入國家普惠支持型養老服務體系,與政府投資建設的普惠型城鄉養老機構融合建設運營,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自2020年10月開始,省慈善協會將已開展了5年之久的“農村慈善互助會”、城市“慈善社區”創建活動與中華慈善總會發起的“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相結合,在農村行政村和城鎮社區實施建立一個慈善工作站、募設一支慈善互助金、創辦一個慈善關愛中心、踐行一個慈善公約、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務隊“五個一”為內容的“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在“五個一”創建內容中,慈善工作站是“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建設的組織保障,慈善互助金是“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實施的物質基礎,慈善關愛中心是集約慈善養老服務的載體平臺,踐行慈善公約是慈善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慈善志愿服務隊是實施慈善助老的人力資源。

  經過5年的試點、推廣經驗,“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已進入普及階段。目前,全省已有35%的村(社)投入創建活動,注冊創建慈善幸福家園7121所;線上線下募集村(社)慈善互助金13.85億元;慈善關愛中心開辦老人愛心餐廳3788個,入園就餐老人40.3萬人;興辦“兒童之家”2001個,關愛留守兒童49059名;村(社)踐行慈善公約興辦慈善超市,倡導居民“日行一善”做好事數以億計,開展“孝善之鄉”創建活動評選“孝善之星”、道德模范33751名;村(社)慈善志愿者發展到35萬人,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數萬場次,義工服務近億工時。“慈善幸福家園工程”聚焦關愛空巢、孤獨老人,動員社會力量建設普惠支持型慈善養老機構,成為新時代慈善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是迄今為止陜西省慈善募集量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受益面最廣的慈善項目,被譽為新時代的“銀發工程”,并榮獲2023年國家民政部第十二屆中華慈善(項目)獎。

  脫貧攻堅時期,省政府對貧困村以每村8萬元、城鎮社區60萬元的標準建設了農村互助幸福院和城鎮日間照料中心,為城鄉困難、孤獨老人提供助餐、文化娛樂、康養服務,構建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財政困難,有的村(社)已建成的養老機構因缺乏日常運營經費難以持續運營。2023年5月25日,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智遠一行到省慈善協會聽取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建設工作匯報后,提出了“建立大融合機制,建設大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大救助格局”的工作要求,要求慈善幸福家園建設運營要與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有機結合,融合建設運營,并撥付1000萬元開展融合試點。

  按照省民政廳工作要求,2023年6月至8月,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帶領調研組先后深入陜南、陜北、關中5市、12縣(區)、29個鎮(辦)的45個村(社),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融合建設運營專題調研,制定了具體的融合建設運營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

  建立慈善工作站,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慈善實施、五社聯動的養老服務融合管理機制。工作站由村(社)黨組織負責人、監委會主任、財務負責人、鄉賢代表、志愿服務隊隊長五人組成,村(社)黨委(支部)書記任站長。慈善工作站與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機構融為一體,兩個牌子、一套班子,具體負責慈善幸福家園與互助幸福院及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運營管理工作,從管理體制上將慈善幸福家園的建設和運營納入政府養老服務體系,建立了基層黨組織領導、村社自治組織統籌、慈善組織實施、五社聯動的運行管理機制,既保持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的慈善公益屬性,也聯動了村(社)其他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由于慈善工作站站長由黨委(支部)書記擔任,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對慈善工作的領導,有利于規范慈善互助金的籌募與使用。同時,健全了村(社)慈善組織體系,改善了以往基層慈善組織薄弱的狀況,把慈善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募設慈善互助金,以鄉情為紐帶匯聚社會愛心,踐行第三次分配,募集善款為養老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在融合建設運營中,省慈善協會明確提出,融合建設運營的重點是籌措慈善互助金,募集善款為城鄉養老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為此,省慈善協會動員全省慈善系統力量,充分發揮慈善組織公開募集資質作用,以“鄉情”為紐帶,廣泛發動“五個層面”慈善募捐。

  各市、縣(區)慈善協會按照省慈善協會部署,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慈善募捐。榆林市縣(區)慈善協會充分發揮能源大市、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優勢,積極動員民營企業家捐贈慈善幸福家園建設資金及慈善互助金8.57億元。西安市長安區鳴犢鎮留公一村村辦股份制企業捐贈6000萬元,對原村委會舊址進行改造,創建了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園,并設立5000萬元的慈善養老基金,為全村117名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餐食。延川縣慈善協會主動克服企業少、慈善資源匱乏的困難,創立了發動村社黨員干部、鄉賢自籌一點、在外工作干部職工奉獻一點、愛心企業人士捐贈一點、村集體經濟補助一點的“四個一點”互助金籌措模式,累計募集慈善互助金2680萬元,所創建的68個慈善幸福家園全部開灶辦伙,幫助已建成的互助幸福院恢復運營,為入園的3604名老人提供“每日一餐”關愛服務。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南坡村“慈善幸福家園”開始創建后,從村上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家——陜西鴻瑞投資集團董事長王世春為村上捐贈善款3000萬元,建起了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的慈善幸福家園,為全村38名7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食宿,實施集中供養。從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退休的干部高宗維帶頭捐贈10萬元,并在親朋好友、戰友群內發起倡議,籌集善款80萬元幫助延安市延川縣延水關鎮中塬村建起慈善幸福家園,集中供養70歲以上孤獨老人18位……

  據統計,目前陜西慈善幸福家園建設所籌募的村(社)慈善互助金80%來自愛心企業家、成功人士的慈善捐贈。融合建設運營后,慈善組織募集的慈善互助金共幫助4560個互助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開灶辦伙,恢復助餐服務。

  創辦慈善關愛中心、開辦愛心餐廳,完善養老服務功能,為老人提供食宿、文化娛樂、康養服務,省慈善協會將慈善關愛中心作為集約助老慈善服務的載體平臺、作為慈善幸福家園建設的重中之重納入政府城鄉養老服務體系,與城鄉既有養老場地、設施融合建設運營。

  在場地設施建設方面,省慈善協會依托村社(區)互助幸福院和日間照料中心的場地設施創辦關愛中心,補充完善養老服務功能。對尚未開辦養老機構的村社(區),將小村并大村、撤鄉并鎮、撤點并校的公用閑置用房改造完善新建成關愛中心;在建設標準上,省慈善協會制定的《陜西省村社(區)慈善幸福家園創建工程實施規范》提出了“十有”標準,即:有餐廳、有寢室、有洗澡間、有理發室、有圖書室、有棋牌室、有醫療室、有文藝活動室、有健身廣場、有慈善文化長廊。

  按照省民政廳制定的全省養老服務統一標準,省慈善協會根據各村、社(區)慈善互助金籌措的多少和集體經濟規模的大小分為三個類別實施:一類為每日24小時全天候服務,設施達到“十有”標準,老人食宿在園集中供養;二類為每日朝至晚歸的8小時日間照料,入園老人每日1至2餐,提供午間休息、康養、文化娛樂服務;三類為每日4小時至6小時的文化娛樂、康養、強身健體服務。

  目前,全省達到一類服務標準的村(社)慈善幸福家園關愛中心有284個,占創建村(社)總數的4%,主要集中在陜北和關中、陜南比較富裕的村(社);達到二類服務標準的有3504個,占比為49.2%;實施三類標準的3333個,占比為46.8%。提供助餐服務的村(社)幸福家園3788個,占比為53%。慈善關愛中心用房、場地建筑面積大小不等,多則數千平方米,少則數百平方米。

  據悉,榆林市52%的村(社)投入創建活動,開辦慈善關愛中心1546個、愛心餐廳1416個,就餐老人達40311名。其中有256個村(社)慈善幸福家園達到“十有”標準,近萬名70歲以上的困難、孤獨老人食宿在園,享受24小時全天候關愛服務。榆陽區芹河鎮長海則村籌資1070萬元建起慈善幸福家園,就餐、住宿、醫養、文化娛樂功能齊全,并建有慈善文化長廊、綠色健身廣場,年募集慈善互助金60萬元左右,53位70歲以上老人在家園安享晚年,老人食宿在園,每日三餐僅繳費4元。金雞灘鎮白舍牛灘村籌資1260萬元新建2926平方米的高標準慈善幸福家園,食宿、康養、醫療、文化娛樂功能齊全,設二人標準間寢室41間,衛生間、電視機、沙發、大衣柜、呼叫系統等一應俱全,為老人提供點餐等個性化服務,頓頓有食譜,一日三餐繳費5元。

  神木市慈善協會募設慈善養老基金,創建慈善幸福家園365個,實現了村(社)全覆蓋,開辦老人愛心餐廳413個,其中30%達到一類園標準,為1.3萬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務,老人一日三餐繳費5元。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會使用慈善養老基金每年為每個村(社)撥付運營經費15萬元,保障了愛心餐廳的可持續運營。

  興辦慈善超市,創建孝善之鄉,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省慈善幸福家園建設與村社精神文明實踐站工作相結合,以踐行慈善公約的路徑和方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孝善之鄉”創建活動,村(社)慈善幸福家園每年開展一次孝親敬老、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創建村(社)興辦“慈善超市”,鼓勵居民日行一善,做好事獲積分,憑積分到愛心超市換取物資。在村(社)成立紅白理事會,按照統一標準料理村(社)居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孝善之星”的產生實行民主推薦,層級審批。按照村民小組選評、村委會聯評、鄉鎮考核、縣區慈善協會審定的程序優中選優,樹起了一批群眾公認的孝善榜樣。對當選的“孝善之星”,各市、縣(區)慈善協會和鎮(街)黨委、政府聯合發文公布,召開鄉鎮慈善大會進行披紅戴花表彰,并通過市、縣(區)融媒體中心、慈善協會官網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讓“孝善之星”在村、社區家喻戶曉。

  2022年9月23日,全省首場“孝善之星”表彰大會在榆陽區馬合鎮召開。榆陽區慈善協會表彰了全鎮4個孝善之鄉先進村(社)、84名“孝善之星”。大會上,區慈善協會會長劉鐵牛和鎮黨委書記親自為84名“孝善之星”佩綬帶、戴紅花、頒獎品。

  踐行慈善公約實踐活動開展4年來,各市、縣(區)慈善協會認真安排部署,抓點帶面,精心組織實施,創建村(社)掀起了人人爭當“孝善之星”、戶戶爭創“孝善之家”的熱潮。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603個村(社)開辦了慈善超市,6579個村(社)開展了“孝善之鄉”創建活動,近千個街道、鄉鎮舉辦了6910場次的孝善表彰活動,表彰獎勵“孝善之星”“孝善之家”、道德模范3.37萬余名,興辦愛心超市村民日行一善做好事數以億計。各類孝善典型猶如一面面旗子插遍三秦大地,引領著村風社風一路向好向善。

  “孝善之星”創建活動的開展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過去一些家庭婆媳不和、子女不孝、鄰里不睦,個別青年游手好閑、尋釁滋事、好酒嗜賭的狀況大為改觀。“如今村風正了,人心齊了。‘孝善之鄉’創建活動的開展,有效化解了農村家庭、村民之間的一些矛盾與糾紛,是新時代農村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榆陽區麻黃梁鎮黨委書記孫大忠如此評價。

  助老撫孤、幫貧濟困,救急救難,為城鄉養老服務提供人力支持。在創建“慈善幸福家園工程”的過程中,每個社區都注冊成立了一支慈善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服務隊由村(社)黨員、干部、鄉賢、退休干部職工組成,隊員人數根據村(社)人口規模一般在20人至50人。

  圍繞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建設工作,志愿者服務隊撫孤助老,扶貧濟困,救急救難,開展村社公益服務活動,結對幫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為老人洗頭、洗衣、理發、打掃衛生,為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門送餐,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提供心理疏導。此外,志愿者在村(社)慈善工作站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做到年度有計劃,季度有安排;在定向結對幫扶的基礎上,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公益服務活動,協助管理運營“慈善超市”和紅白理事會,開展慈善募集宣傳動員活動。

  咸陽市涇陽縣徐家崖村慈善幸福家園志愿服務隊三年如一日,輪流為不能到幸福家園就餐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送餐上門;漢中市南鄭區114個慈善幸福家園志愿服務隊結對服務586名獨居老人;商洛市3179名慈善志愿者主動聯系愛心企業自籌1328.5萬元款物幫扶困難群眾……據不完全統計,全省7000多支村(社)慈善志愿服務隊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萬多場次,35萬名志愿者結對幫扶困難老人32萬名,慈善義工服務近億工時。

  創立“四個一點”籌資模式,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保障村(社)養老機構可持續運營。村(社)養老機構容易辦、鞏固難,尤其是開辦愛心餐廳、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的城鄉養老機構運營經費開支較大,長期堅持有難度。為了保障養老助餐可持續運營,省慈善協會在省民政廳的指導和支持下,建立了“四個一點”融資機制,即各級民政部門支持一點,慈善組織設立慈善互助金籌集一點,村(社)集體經濟補助一點,就餐老人自費繳納一點。其中,民政部門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為評估考核達標的村每年補貼3至5萬元;村(社)補助則根據集體經濟收入情況,一般為5至10萬元;就餐老人自費標準根據集體經濟收入規模和慈善互助金籌措情況而定,經濟基礎較好的農村每餐每人收費1至3元,城鎮社區收費3至8元;慈善互助金投入則根據當地經濟基礎和籌措能力,少則3至5萬元,多則數十萬元,現已開辦愛心餐廳的村(社)慈善互助金基本上都達到了15萬元。

  據今年5月省慈善協會對全省首批融合試點30%的村(社)調查顯示,57個村(社)養老機構4年來為2308名老人每日提供1至3餐服務,運營經費總額為8762.3萬元,其中各級民政部門撥付資金1077.5萬元、慈善互助金開支6276萬元、集體經濟補貼612.3萬元、老人自費繳納796.5萬元。慈善互助金在運營經費總額中占比達71.6%。

  保障民生,政府是主體,慈善是補充。社會愛心中蘊藏著巨大的慈善能量,慈善組織只有積極作為,才能在國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好補充作用。“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擔當新時代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能和使命,緊密配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慈善組織公開募集和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的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慈善組織才能有作為,慈善事業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省慈善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省慈善協會將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創建納入國家普惠支持型養老服務體系,與政府建設的城鄉養老服務機構融合建設運營成效顯著。這一實踐以慈善的路徑和方式助力國家基本養老體系建設,找準了慈善助老的方向,探索出慈善助老的路子,開創了陜西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的慈善工作新格局。

  《各界導報》2025年6月17日 總第5946期 04版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養老服務 慈善力量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兴城市| 承德市| 大关县| 龙南县| 伊川县| 黄龙县| 白山市| 太湖县| 常德市| 潮州市| 绵竹市| 沁源县| 措美县| 长宁区| 托克托县| 伊春市| 尖扎县| 石阡县| 锡林浩特市| 原阳县| 如皋市| 安顺市| 剑川县| 盐池县| 泸溪县| 南郑县| 淮滨县| 泰州市| 巴林右旗| 庆阳市| 张家川| 库伦旗| 澜沧| 蓬溪县| 武平县| 琼结县| 略阳县| 鄢陵县| 宜黄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