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千陽縣政協聚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以制定《關于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的安排意見》為突破口,全力構建“組織鏈+服務鏈+反饋鏈”三鏈融合機制,全方位推動委員履職提質增效。
織密網絡,構建“立體化”組織體系。主席會成員定點聯系常委,黨員委員結對黨外委員,全體委員每人固定聯系3名界別群眾,實現組織架構全覆蓋,截至目前,160名委員聯系走訪界別群眾230余人次。同時,組織各專委會對口指導界別活動組,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化聯系網絡,先后邀請21名界別群眾全程參與“雙百億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專題調研、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創建視察協商等履職活動,面對面收集意見建議,增強履職成效。
創新載體,打造“多維度”服務矩陣。各界別活動組運用“千事千人秦商量”工作機制,將議事廳搬到社區廣場,組織開展了西關社區農業局家屬樓舊樓管道改造等微協商活動3次,實現了群眾“出題”、委員“解題”的良性互動。扎實推進“書香政協”建設,舉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等讀書感悟及履職故事交流活動,10名委員分別以西秦刺繡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價值的碰撞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分享,實現了讀書與履職雙促進、雙提升。
建立機制,形成“全程式”反饋體系。深化“調研-協商-反饋”閉環工作機制,緊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情況調研,拿出關于“果畜融合、循環發展”等10條微建議,以“直通車”的形式報送“兩辦”督促落實,限時反饋。組織開展“四下基層”活動,了解實際情況,根據真實問題累計整理上報社情民意信息41條,推動了相關問題的加速解決。
千陽縣政協正在推動政協工作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轉變,委員履職由“主動作為”向“善作善為”的升級,努力成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發展路上的“同行者”。(記者 劉楠 通訊員 高藝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