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全書21個專題109篇文章進行了通讀學習,特別是仔細研讀了第八章《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后,深受啟發、受益匪淺。作為全縣魔芋產業鏈鏈長,要推動全縣魔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轉思維、調結構、謀發展。
一、以高質量發展要求檢視嵐皋魔芋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目標要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發展動力要從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思路要從增量擴能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發展方向要轉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
縱觀我縣40余年的魔芋產業發展,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現已成為極具地方特色和市場優勢競爭力的農村主導產業,實踐印證了魔芋產業在群眾鞏固脫貧成果、實現穩定增收致富的核心地位。一是區位優勢明顯。嵐皋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魔芋生長最佳適生區,又處于天然富硒帶,種植區域的稀缺性和富硒產品的競爭力,使我縣魔芋成為名符其實的特色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定義決定了稀缺、獨特、小眾,其他無可替代性),市場前景廣闊。二是群眾基礎牢固。群眾在40余年的魔芋生產種植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參與度廣、認可度高,無論是零星種植自食自用,還是規模發展商品芋出售,在群眾生產生活中擁有廣泛的基礎,特別在脫貧攻堅中成為了群眾增收脫貧的骨干項目,立下了汗馬功勞。三是發展政策利好,今年安康市政府將魔芋作為“十四五”六大特色產業之一,縣委縣政府將魔芋作為全縣農業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突破發展,并將魔芋產業作為6大產業鏈之一全面推進。四是產業體系健全。種植基地上,全縣魔芋種植面積達到13.5萬畝,覆蓋了12個鎮43個重點村,先后建成縣級以上魔芋園區19個。加工環節上,已培育出加工企業5家,其中有兩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品牌營銷上,擁有了“明珠、燭山、南宮山”3個省級知名品牌,開發的6類21個魔芋產品遠銷全國大中城市。嵐皋魔芋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6個“國字號”品牌。
但是,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來審視整個產業,依然存在著:沒有優質安全穩定的魔芋種源以及芋種品牌,新產品研發較少同質化嚴重,無國家認證的地方種子標準和傳統魔芋食品工藝標準、尚未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市場拓展合力不夠、大眾認知不足等實際問題。要深度破解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產業鏈發展推進嵐皋魔芋產業轉型升級、譜寫新篇。
二、用全產業鏈思維系統謀劃魔芋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縣十五次黨代會也明確提出了“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嵐皋魔芋要以全產業鏈的思維,將原有傳統基地規模擴張轉向種業振興、標準體系建設、市場拓展等全方位發展,從種源選育、種植加工、質量認證、市場營銷、技術支撐等方面系統謀劃,全面抓好魔芋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抓好種源選育,實現種業振興。良種良法是農業高效的關鍵,選育出適宜本地生長、抗病性強且質優高產的種芋是魔芋生產的前提。嵐皋本地花魔芋較外來品種具有高產優質的比較優勢,當前需要進一步提純、復壯、脫毒,增強抗病性。因此,要選擇藺河、石門等基礎較好的鎮作為種子選育繁育基地鎮,加快建設一批專業種子選育繁育重點村,建成陜南“林下種芋基地縣”。其次,要制定出臺地方標準,占領發展至高點。組建科研技術專班,研究制定嵐皋魔芋種子標準,爭取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命名,打造嵐皋種芋品牌,在本縣種芋自給有余下外銷周邊地區,提升群眾產業收益。挖掘傳統地方魔芋食品工藝,制定“嵐皋魔芋豆腐”地方標準,完善有機、綠色、富硒食品認證,讓手工傳統魔芋食品能夠進超市、上餐桌,實現“小眾產品、大眾市場”。政府授權企業“四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工藝、統一檢驗),使魔芋產業在標準管理下組織生產,保障產品質量。再次,要實施“十城百店”直營,打造特色品牌。用活用足農產品進城、蘇陜津陜區域協作、消費幫扶等政策機遇,組織策劃參加國內外特色農產品推介和魔芋節會活動,利用電商、物聯網、832平臺以及抖音、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唱響“安康有一寶、嵐皋魔芋好”宣傳語,打造嵐皋魔芋品牌。在西安、福州、常州、昆山等十個城市開設嵐皋魔芋直營店100家以上,配套物流服務體系,用冷鏈車將我縣手工魔芋豆腐、魔芋預制菜等魔芋產品及時送達,深度拓展銷售市場,讓嵐皋魔芋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最后,要同步發展種植加工,建立產業聯盟。大力培育市場主體,積極鼓勵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置業建園區、本地加工企業建立商品芋保供基地,建立完善“市場主體+專業合作社+農戶”“加工企業+科研院校+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組建產業聯合體,實現魔芋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選準1-2個鏈主企業,在利益連接下帶動基地種植、產品研發加工、市場銷售拓展、魔旅產業融合等全產業鏈發展。屆時,將嵐皋建設成為全國較大的線上、線下魔芋交易市場,全產業鏈綜合效益倍增。
三、把發展智慧農業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抓手
智慧農業是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助推器,其“種植有大腦、生長有智慧、銷售有追溯”為重要特征的先進成果,必將促進我縣魔芋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試點示范。結合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爭取相關項目資金,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先行對種源繁育基地、省市魔芋園區、重點加工企業開展智慧農業試點,配置可視化監測、傳感器采集、自動執行等設備,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和大數據平臺,為魔芋發展提供全過程生產服務,建立綠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二是技術創新。運用智慧農業系統采集的相關數據,研究土壤氣候環境與種芋提純培育、大田自然生長與人工有效管理,形成一批操作性強、科技含量高的魔芋種植加工技術,為魔芋生產降低病害、提高產量提供技術支撐,達到質量安全可控、人力成本降低目標,不斷扭轉農業“靠天吃飯”局面。三是做好服務。組建以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業互助社,在統防統治等重要生產環節開展有償組織化服務。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健全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用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智力支持,抓好現場技術指導、新農具新技術推廣應用,開展在線答疑解惑、經驗交流,做實農技服務,實現智慧農業走深走實。(張永斌 嵐皋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