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不久前,隨著《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下簡稱《標準》)征求意見工作結束,陜西省的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工作也在有序展開。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紅娟參與了陜西省相關《標準》的起草,據她介紹,陜西省的星級評定標準將養老院劃分為五個星級,類似酒店的星級,一星級最低,五星級最高。
當前中國開辦養老機構是典型的微利行業甚至無利行業,相當多的民營養老機構都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據國家民政部2015年1月公開數據,一半以上的民辦養老機構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辦養老機構長年處于虧損狀態,能盈利的不足9%。
楊紅娟表示,在評定等級高低與養老機構的補貼發放直接掛鉤的當下,養老行業標準設定與管理的良性發展更顯重要。
在2018年4月12日召開的《標準》開題研討會上,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巡視員王輝表示,中國的養老服務業現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養老服務需要一個標準化體系供大家來參照,以提升行業標準化發展水平。
楊紅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她認為,《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是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基準線,而《標準》是起跑線,進一步推動全國養老機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據了解,我省目前養老院采用服務質量等級評定,一些養老院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是一級最好,而星級評定是五星級最好,這讓外界特別容易混淆。更關鍵的是評定中涉及國家標準、部級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等,讓養老機構開展標準化建設,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這方面,有點走形式。為此有養老機構負責人建議,等級評定或者星級評定二選一即可。
采訪中,也有一些小的農村養老機構并未參與星級評定工作,有相關負責人憂慮,“當前政策鼓勵養老驛站等多種形式的養老設施發展,如果強制性的統一全國標準,規模小的、落后農村地區的養老機構可能面臨難以達標的難題,這可能意味著機構會被強制性的關停。”
對此楊紅娟說,星級跟等級有著本質區別,分等級是希望把所有的養老機構都歸入到不同類別當中;星級評定是只評選好的,不評選差的。倡導標準化體系建設,既有利于為老年人提供統一的優質服務,又有利于考核和監察工作的開展,應將標準化體系建設納入星級評定考量,鼓勵養老機構建立符合自身運營要求的、規范化的標準體系,依托標準體系運營發展和提供養老服務。
楊紅娟還介紹,養老服務圍繞的中心是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及家屬的滿意度應是養老機構的追求目標,星級評定標準應突出滿意度的重要性。滿意度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指標,考察較為困難,但更應迎難而上,將保護老年人權益的精神貫穿星級評定標準制定始終。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