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約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2020年慢阻肺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王興勝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慢阻肺日的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我們希望能多走入一線和社區,讓更多醫務工作者了解慢阻肺,幫助市民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盡量能預防慢阻肺的發生。”
盡早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據介紹,造成慢阻肺的誘因是吸煙、寒冷、空氣污染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是預防慢阻肺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
王興勝表示,長期吸煙會大大增加慢阻肺發病率,而戒煙,無論何時開始都有用。他同時表示,網上有一種說法,長期吸煙的人如果突然戒煙,反而會誘發其他重大疾病,這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據介紹,九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煙民,且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早,慢阻肺患病風險就越高。據統計,吸煙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9.3%,25%的重度吸煙者最終會發展為慢阻肺。每日吸煙40支以上者,慢阻肺患病率達75.3%。
“我們科收治過一名55歲左右的男性患者,煙齡有30多年,患病前每天要抽一兩包煙。在患慢阻肺后,我們給他反復講述了抽煙對病情的極大危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終于戒煙成功。像他這樣的病例很多很多,這表明戒煙并不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我們要反復提醒市民,無論從什么時候開始戒煙,自己及家人都可以立即從中受益。”王興勝說,吸煙有害健康是目前普遍的共識,突然戒煙不會誘發重大疾病,至多只可能會出現尼古丁戒斷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食欲增加、熱量攝入增加,有些患者體重有一定增加,或者出現失眠、焦慮、精神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躁動、煩躁不安的情緒,但這些癥狀都是可控可防的。
最好每年檢查1次肺功能
“呼吸困難是慢阻肺患者最重要的癥狀,約一半患者均有此癥狀。”王興勝說,患慢阻肺的普遍癥狀還包括長期咳嗽、咳痰,喘息和胸悶,食欲減退,有些患者還有一定情緒抑郁。
他提醒市民,如果由于氣短,平地行走時比同齡人慢或者需要停下來休息,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在平地行走約100米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喘氣,就應到呼吸科專科就診檢查;有些市民如果嚴重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家,甚至穿脫衣服時都出現呼吸困難,這就需要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據介紹,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患慢阻肺的客觀評價標準,王興勝建議40歲及以上人群,還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都盡量檢查1次肺功能。
“慢阻肺中的‘慢’,不是指疾病危險性小、程度輕,而是指疾病會長期存在,所以及時治療十分重要。”王興勝表示,患上慢阻肺的市民,如不維持長期的規律治療,慢肺阻會逐漸進展并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除了影響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王興勝建議市民,患慢阻肺后,應進行系統的檢查和評測,了解自己的病情。盡管慢阻肺無法治愈,但可防可治,患者應了解容易誘發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及時預防,科學治療。
據新華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