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屬于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的疾病。該病好發于大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等,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女性多于男性。
骨關節炎的常見癥狀包括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疼痛或壓痛、關節腫大、出現關節摩擦音及晨僵現象等。其診斷主要結合患者病史、癥狀、體征,并借助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等多重手段進行綜合判斷。
治療上,往往遵循“階梯理念”:基礎治療,包括對患者的教育、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及行動支持;藥物治療,包括對非甾體類抗炎藥、鎮痛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及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慢作用藥物乃至中藥等一系列藥物的使用;修復性治療,包括關節鏡手術、軟骨修復術及力線矯正術等;重建治療,即關節置換術。
骨關節炎,三分靠治療,七分靠保養。如果發現關節有疼痛等早期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加強肌肉、韌帶、關節囊等鍛煉改善癥狀。日常保健注意以下事項:在進行爬山等運動時,避免關節受傷;鍛煉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避免關節受涼、受累,尤其初春秋末時,要做好保暖措施;日常應保護好自己,避免崴腳、摔跤。
據《快樂老人報》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