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通撲通撲通”是正常人的心跳節奏。“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當心跳以不同倍速亂跳時,就意味著出現房顫。
82歲的徐大爺除了患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糖尿病都沒有,身體一直比較健康。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起初,家人以為他吃壞了肚子,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后來,徐大爺時常出現頭暈眼花的情況,但坐著休息幾分鐘就能緩解。他認為是自己年紀大了,不想給子女添麻煩,沒有告訴家人。
直到有一次,老人的小兒子發現父親側臥在沙發上,緊閉著眼,對旁人呼喊只能發出“嗯嗯”的微弱回應,他讓父親起身,卻發現父親左側肢體使不出勁,起不來。家人趕緊將徐大爺送到附近的醫院,醫生診斷為腦梗、房顫,由于癥狀較輕,配了抗凝藥和控制心跳的藥以改善病情。
但此后,徐大爺的癥狀卻越來越嚴重。只是安靜坐在椅子上也會心慌氣急、胸悶喘息,到了晚上更是常常不能平躺,“躺下來就大口喘氣,感覺下一秒就上不來氣。”徐大爺夜不能寐,憔悴了許多。
老人的小兒子說,父親有好幾次嚴重頭昏,每次持續兩三分鐘后可緩解,去年底還發生了一次暈厥。家人商量后,決定把徐大爺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患者來時臉色很差,呼吸急促,胸悶心慌。”接診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偉棟說,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隨年齡增長不斷增加,高齡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年齡大于75歲人群發病率高達10%。結合臨床經驗,徐大爺被診斷為持續性房顫。
房顫最嚴重的并發癥就是腦梗,如不及時治療,腦梗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
“我們在治療房顫的基礎上,切除了引起患者腦梗的左心耳,既從根源上解決房顫,也把可能形成血栓的最大威脅清除掉。”李偉棟表示,手術中徐大爺的房顫就轉為正常竇性心律了。
術后不到一周,徐大爺就出院了。出院時,他的心臟已恢復強而有力的規律心跳。
我國約有1000萬房顫患者,老年人是主要發病人群,高血壓、糖尿病、老慢支等都屬于高危因素,抽煙、喝酒等可能引起高血壓的日常生活習慣,一定程度上也與房顫發生有關。房顫有時沒有顯著癥狀,是目前治療的難題所在。對此,專家建議,老年人如出現胸悶、氣急、心慌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是出現暈厥和腦梗等癥狀,要警惕是否房顫所致。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