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臟疾病不斷加重,最近,60歲的韓大伯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就診。
實際上,20多年前,韓大伯就被診斷為肥厚型心肌病,雖然一直吃藥治療,但病情仍不斷發展。近期病情突然加重后,他還做了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然而就診后,浙大一院專家告訴韓大伯,這20多年他一直治錯病了。
多年治療病情仍不斷發展
20多年前,韓大伯體檢時被查出心電圖有異樣。隨后檢查發現,他的心肌比正常人肥厚,被診斷為肥厚型心肌病。這種疾病會使心臟舒張功能受限、心腔變小,增加心臟負擔,長此以往,會引發一系列心臟疾病,也更易引發猝死。此后,韓大伯便開始了漫長的治療,然而病情仍不斷發展。
今年年初,韓大伯出現心悸、嚴重干咳癥狀,被診斷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房性早搏等。通俗地說,就是“機器”因多年“不正常運轉”,各個部件都出現問題,不得不“進場維修”。在接受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后,韓大伯情況略有好轉。
抽絲剝繭竟是罕見病所致
為了接下來能更好地康復,韓大伯來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看著厚厚一沓檢查單,該院心內科嚴卉主任醫師蹙起眉。從各項相關檢查來看,確實很像肥厚型心肌病,但其中一些數據有矛盾之處,這引起了她的警覺。
嚴卉解釋,肥厚型心肌病是一個非常寬泛的疾病種類,它的表現特征可能都很相似,但原因卻大相徑庭,治療方式也大不一樣。除遺傳相關,其中5%-10%是由其他疾病導致的,當中不少是罕見病,容易“蒙混過關”。
隨后,通過浙大一院心內科罕見病篩查體系,韓大伯心肌肥厚的罪魁禍首終于找到。他得的是一種叫“法布雷病”的罕見基因病,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因為體內缺乏一種酶類,無法正常代謝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這種物質在各組織和器官大量貯積后,累及全身多個系統、臟器,一般以腎臟、心臟、血管、神經系統等最為明顯。
由于法布雷病會造成多器官、系統衰竭,所以首發表現往往千變萬化,可能是四肢灼燒、疼痛,腎功能不全,心肌肥厚,下腹、大腿等地方出現紅色或紫黑色血管性角質瘤等。因此,患者往往輾轉于多個科室無法確診,或被當成其他疾病造成誤診,延誤治療。隨著疾病發展,法布雷病會對患者各器官造成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有藥可用但需早治療早發現
雖然被這種罕見病纏上,但幸運的是,目前已有針對這種疾病的藥物應用于臨床,可有效緩解病情。目前,韓大伯已在浙大一院開始進行法布雷病的系統治療。
專家表示,法布雷病是一種X伴性遺傳性疾病。如果男性患病,會將疾病傳給女兒,但不會傳給兒子;如果女性患病,兒子和女兒患病的概率均為50%,但相對來說,女兒的病情較輕,兒子的病情則比較嚴重。在韓大伯之前,已有5位法布雷患者在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接受治療,均為男性。
浙大一院專家建議,被診斷為不明原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應盡早進行罕見病篩查,有助于及早發現病因,及早干預治療。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