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延大附院新生兒科順利完成了第一例新生兒支氣管鏡檢查及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術,此技術的開展標志著附院新生兒科危重患兒救治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11月10日下午,該院新生兒科收治了一名院外轉運危重患兒,胎齡 37周,體重3.28kg,因母“妊高癥”急診剖宮產娩出,該患兒復蘇后即出現呼吸急促、青紫,病情逐漸加重,患兒出生9小時轉入該院。入院時患兒呼吸困難、四肢冰涼、全身青紫、反應低下,立即給予保暖、生命體征監護,結合病史、查體、影像學檢查(白肺)、監護情況及血氣,診斷為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Ⅱ型呼衰、休克、敗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給予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支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抗感染、擴容糾酸、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血糖內環境穩定、營養支持對癥治療,患兒病情逐漸好轉,休克呼衰糾正內環境穩定,6天后停有創呼吸支持,改無創輔助通氣,患兒仍有呼吸費力,復查胸片顯示:雙肺炎癥,左肺下葉不張。
科主任姜泓組織團隊就患兒病情反復討論,結合患兒氣管導管尖端分泌物多種病原體靶向測序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其母產前1月時診斷為“支原體感染”,未做正規治療;患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新生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明確,目前病情不除外患兒左側支氣管腔存在大量分泌物,造成氣道阻塞,發生局部肺不張,且新生兒各種功能不成熟,自主排痰能力極弱,決定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床旁“支氣管鏡檢查及肺泡灌洗術”,協助患兒排出氣道分泌物,減輕肺部炎癥,改善呼吸困難癥狀。
主管醫生雷媛及二線馬霞霞醫師積極與家屬協商,征得家長同意后,手術在姜泓主任的指導下,馮慧玲主治醫師主操,雷媛醫師、孫瑞雪副主任、馬霞霞主治醫師及白媛護士長等配合,順利獨立完成陜北地區首例新生兒床旁支氣管鏡灌洗。術中發現患兒會厭腫脹,吸氣時可見會厭稍向聲門塌陷,雙側聲帶腫脹,活動度減弱,聲門下可見肉芽增生。左側氣管、支氣管粘膜粗糙,稍紅腫,左肺下葉可見白色分泌物附著,局部灌洗可見較多白色分泌物。術后患兒呼吸費力明顯改善,胸片提示肺不張情況較前明顯好轉。
電子支氣管鏡具有管徑小、柔軟度高、導光能力強、視野清晰且直觀的優點,可輕巧地進入氣管及各支氣管段口,使醫生在可視狀態下對支氣管、亞支氣管及相應肺段所存在的病灶進行診斷和治療。它可用于重癥肺部感染、肺不張等患者,幫助患者及時排除痰堵,疏通氣道,快速提升氧飽和度,并可將灌洗液用于病因學檢查,亦可對呼吸困難者進行氣道探查,協助診斷等,真正實現“眼見為實”。
姜泓主任介紹,隨著新生兒診療技術的發展,危重新生兒存活率增加。但是存活者中尤其是早產兒、危重患兒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發育異常及疾病,如氣道狹窄、軟化、肺不張、肺部感染、胎糞吸入綜合征、舌后墜、聲帶麻痹、氣管食管瘺等呼吸道異常,僅通過胸片、CT檢查可能無法明確診斷,支氣管鏡提供了更加新穎、直觀的診治方法。此項技術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順利開展并推廣,為新生兒呼吸及危重癥疾病的精準診治提供了更進一步的保障,為寶塔區新生兒的“呼吸順暢”保駕護航,真正體現所謂的“小鏡子、大乾坤”。(馮慧玲 姜泓)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