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延大附院重癥醫學科一例多發創傷患者血壓下降,目標血壓難以維持,當班醫生、二線醫生快速對患者再次評估,患者外院轉入,胸部損傷后1周,有創性機械通氣1周,目前胸廓穩定性仍差,痰液多,入科后痰培養為MRSA,近2日感染指標有升高,床旁超聲提示心功能尚可,下腔靜脈變異度20%,快速給予500ml乳酸林格液后平均動脈壓仍下降;患者年齡大,容量復蘇反應性均差,平均動脈壓一度降40mmHg,目前患者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獲取指標有限,不能準確反映患者心血管狀態及容量負荷情況,二線醫生指示盡快實施PICCO監測。
工作人員快速啟動超聲評估雙下肢股動脈血管,選取左下肢股動脈為穿刺點,二線醫師負責置管,當班醫生負責超聲引導,護理人員快速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及PICCO檢測管預充及連接;15分鐘所有工作順利完成,開始注射冰鹽水,1次、2次、3次,很快即時數據采集成功。
PICCO監測結果提示患者心功能尚可,血管外肺水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符合膿毒性休克高排低阻的血流動力學特點,目前容量充足,血管張力差。根據監測數據快速做出決策:控制液體入量,加用激素、垂體后葉素、糾酸等改善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并進一步提高去加腎上腺素用量至1ug/kg/min。患者各項指標緩慢地開始好轉,經過6個多小時精準治療,患者血壓終于到達穩態。經過ICU一周的精準治療患者脫離危險,進入康復階段。 科學的監測帶來了精準的治療,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節省了住院費用,降低了醫源性損傷。
延大附院重癥醫學科在血流動力學監測方面,目前可以開展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床旁超聲監測、微截流技術、肺動脈漂浮導管技術(SWAN-GANZ)、經肺熱稀釋技術-脈搏波型輪廓分析技術(PICCO技術)等。延大附院重癥醫學科秉持科學的思維、高超的技術、嚴謹的救治、溫馨的態度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袁偉偉)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