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商洛市多例兒童疑似接種過期疫苗事件發生,經過省商洛疫苗事件工作組以及國家衛健委的核查,最終認定,疫苗均在有效期內接種,網絡認定報道的“過期”屬接種工作人員信息登記錯誤所致。
該事件暴露出商洛疫苗出入庫管理登記不規范;接種門診的布局不合理,空間狹小,人員不足,工作量大,預防接種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存在隨意登記疫苗的批號、擅自變換操作流程的現象和相關職能部門履行管理監督職責不到位等諸多問題。
此前,商洛市已對相關責任人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立案調查。
昨日,華商報記者多方了解到,商洛市正在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問責和處理。在此期間,商洛警方已對發布疫苗虛假消息的一名丹鳳男子立案偵查。
商洛疫苗事件發生后,盡管最終認定疫苗未過期,孩子們接種的疫苗沒有任何問題,但因為接種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以及各種各樣的“疫苗事件”,有家長心里犯了嘀咕,到底該不該給孩子接種疫苗?
昨日下午,針對家長們心里的疑問和關心的熱點問題,陜西省疾控中心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問題1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如何分類?
省疾控中心:按《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類疫苗以兒童常規免疫疫苗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風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等,此外還包括對重點人群接種的出血熱疫苗和應急接種的炭疽疫苗、鉤體疫苗。
>>問題2
兒童接種疫苗到底有什么用?
省疾控中心: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免疫規劃,通過普及兒童免疫,極大地減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的發病和死亡。2000年我國實現了無本土脊髓灰質炎目標。實施乙肝疫苗接種后,小于5歲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種疫苗減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萬人。
我省從最開始的“四苗防六病”,即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四苗,預防結核、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六種疾病,到2002年將新生兒乙肝,2004年將乙腦、流腦疫苗納入兒童免疫規劃管理,形成“七苗防九病”,再到2008年將甲肝、麻腮風等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形成了目前12苗防12病的免疫規劃格局。通過疫苗接種,我省麻疹發病率由使用前的1050/10萬降至目前的1/10萬以下,連續20年無白喉確診病例,乙腦、流腦、百日咳、白破等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率也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問題3
不給孩子接種疫苗,會怎么樣?
省疾控中心:也許經過各種“疫苗事件”,很多家長開始躊躇該不該給小孩接種疫苗,省疾控中心專家舉麻疹疫苗防控傳染病的例子給大家作對比,看完后您就會知道疫苗接種給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多大的變化: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950-1965年,我國麻疹年平均發病率為590/10萬,其中1959年發生全國范圍內的麻疹大流行,發病率高達1433/10萬,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廣泛使用疫苗以來,麻疹流行強度大為減弱,尤其是通過實施麻疹疫苗兒童計劃免疫后,麻疹發病率持續下降并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我省近幾年麻疹發病率都控制在1/10萬以下。
從表面上看,預防接種主要是對易感者進行預防接種,其實在提高個體免疫水平的同時,必然會提高整個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體免疫屏障的形成。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即使有傳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種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護,人與人之間輾轉傳播的機會大大減少,傳染病的傳播鏈被人為阻斷,傳播的范圍受到限制,減少了傳染病擴散和蔓延的可能性。
>>問題4
兒童預防接種前后,家長該注意哪些問題?
省疾控中心:接種前家長應該和醫生充分交流,告知兒童身體健康狀況及食品藥品過敏情況。疫苗是生物制品,每種疫苗都有不同的禁忌癥,不是每一種疫苗對每一個孩子都適用,所以醫生在接種疫苗前要對每個孩子進行篩查和詢問,家長也要主動告訴孩子的健康狀況及對哪些食物和藥物過敏,以減少發生接種后不良反應的可能。
接種疫苗后家長要對兒童進行觀察,正確理解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后,疫苗在體內有一個免疫反應的過程才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多數孩子不會有什么表現,個別孩子會出現一些免疫反應的表現,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癥狀,或有低熱、乏力等癥狀,但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如果兒童在接種疫苗后一到兩天內出現低熱及局部硬結等情況,可及時和接種點醫生聯系,接種點醫生給予指導處理。極個別孩子可能會出現異常反應,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