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8月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擴大到全國范圍開展。
“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即“以房養老模式”,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人,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置權,老人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其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提前兌現房子未來的價值,用于改善晚年生活品質。“以房養老”雖全面放開,但從目前試點情況來看,業務開展卻頻頻遇冷。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只有幸福人壽一家保險公司開展了相關業務,98戶家庭139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續。
哪些人適合用這種方式養老?陜西市場買不買賬?聽聽保險公司、監管部門和政協委員如何解讀。
陜西將開展相關市場調研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以房養老”正式進入國家政策支持層面。2014年7月,原保監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2016年7月,原保監會決定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試點期至2018年6月30日。
雖然省會城市被原保監會納入“以房養老”試點范圍已有兩年,但西安尚未開展相關業務。記者從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全國僅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蘇州、大連、杭州有業務落地。
今年7月,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實施意見》,重點任務中提到“支持發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適老性強的商業保險”,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陜西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記者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陜西保監局了解到,他們將通過市場調研和科學分析后制定落實措施。
“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總公司的具體通知,但是近期已有三位客戶來咨詢相關業務。”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分公司一位客戶經理表示,因為“以房養老”關系到房產估值、老人健康狀況評估、收益年限等環節問題,具體細則還要等總公司下一步安排。
為養老提供另一種選擇
2011年省兩會期間,第十屆省政協委員雷華鋒提交了《關于在我省開展“以房養老”反按揭試點的建議》。在提案中,雷華鋒具體分析了“以房養老”反按揭制度實施的基礎、條件以及存在的諸多阻力。“當時對這方面研究得很多,考慮作為解決老年人經濟困難的一種途徑,也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的一種補充,‘以房養老’確有可行之處。”
雷華鋒認為,個人在青年時用按揭買房,中年還購房貸,退休后出售住房,并將全部住房資產的價值逐步變現,作為晚年養老用資。反按揭可以實現個人資源在其一生的合理配置,實現住宅資產與金融資產在個人一生中的價值轉換。
“許多老人住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蓋的單位房,后來可能因為改善性需求又買了房,但是不少進城的農家子弟卻面臨住房問題。從經濟角度來說,反按揭是盤活存量資源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形式。”近幾年,雷華鋒也持續關注“以房養老”在全國的試點情況。他指出,這一過程中應加強對反按揭的監管力度。“每月能多獲得一筆資金,而且終身源源不斷,老人可以選擇住養老院、購買服務或者雇保姆,但老人接受這個政策還有個觀念轉變的問題,大多數老人還是覺得房子留給兒孫后代是個念想。這就需要在制度設計上隨行就市,比如制定一套允許房產贖回的辦法,允許其子女在老人亡故后,有購買這套房子的優先權,滿足老人希望故后讓子女擁有這套房產的愿望。”
省政協委員、陜西保監局局長毋育生表示,“以房養老”為老百姓提供了另一種養老選擇,是完善目前養老體系的一種渠道。“但它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行為,接受起來還需要一個過程。”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