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余暉下的曲江新區美景如畫。 記者 竇翊明 攝
游客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資料圖片) 記者 張宇明 攝
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表達過這樣的憧憬:假如有一次機會可以生活在中國5000年漫長歷史中的某個朝代,我會選擇唐代,生活在長安。
歷史上的西安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以盛世長安之名書寫一世繁華。
今天的大西安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榮耀和厚重記憶,也正在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都市:以全球化大視野,新時代大格局,在更大的歷史舞臺上,重拾開放包容的歷史底色,重回全球矚目的中心。
因為大氣包容,大西安才能和全市市民攜手并進、共贏共榮,同心推動這座城市的成長;因為大氣包容,大西安才能堅定信念補短板謀發展,繪就追趕超越的精彩藍圖;因為大氣包容,大西安才能加速匯聚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文化流,真正實現兼收并蓄促發展——大氣包容深深寫在了新時代大西安發展新篇章的扉頁上。
大氣包容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如果運用《道德經》的哲學理念去理解一個國家或城市的競爭力,那么最重要的不在于它擁有多少資源,而在于如何架構資源自由交流的中樞,從而匯聚全球性的資源。
隋唐時,長安曾與370多個藩國通使往來,使得隋唐文明在東方文明之中大放異彩,而如今,大西安這塊蘊藏奇跡的寶地,更是以包容的姿態具海內精英,兼四方文化。由此可見,大氣、包容是長安歷史的基因。這座曾經“萬國來朝”,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盛唐時外籍人口超10萬的國際化大都市,被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黃留珠先生概括為“‘華’‘夷’如一,盛世之治;崇文好詩,文明中心。”而其中博大包容、開放進取的大唐氣象,不僅是西安人的驕傲,更早已融入華夏文化的血液,成為我們中國文化潛意識的一部分。
對此,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先生曾在書中寫,“陜西、西安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中心舞臺之一,周、秦、漢、唐這樣幾個聲威遠播、最具影響力的王朝均建都于此,從而留下了‘長安自古帝王州’的贊譽詩句。以古長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連接東方與西方文明,促進了兩大文明的交流與交融,同時也把西安這片富饒的土地推向世界,使之在人類文明交往的史冊上占有重要位置。”
以世界眼光革故鼎新再出發
誠然,回望歷史,沒有哪座城市能跳出盛衰輪回的模式,但在經歷了漫長沉寂之后,西安這個千年古都,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重新認識自身定位,深挖并整合獨有資源,重新整裝出發,以改革鼎新之舉吸引世人目光,用“國際視野”詮釋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嶄新精神,以舉重若輕的姿態重回世界舞臺。
2017年以來,西安的市場主體發展呈現出數量高速增長、私營企業增長迅猛、個體工商戶發展活躍、民營經濟活力顯著增強等四大顯著特點。這正是大西安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和實施“三大新政”、“三大革命”效應疊加顯現的階段性成效,是市場投資信心持續增強、經濟活力不斷迸發的具體體現。
2017年12月底,中共西安市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召開,會議邀請了60位企業家代表列席,這在西安歷史上是頭一次。“作為一位民營企業家能夠受邀參加這樣重要的會議從來沒有過,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民營企業家的尊重和重視。”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芳這樣說。
2018年5月14日,來自武漢的汪淑芬博士,成為大西安今年人才引進的第40萬名“新西安人”,截至6月20日,西安落戶人口突破50萬。此前,應屆畢業生留西安工作獎勵1000元,西安組織40余家重點單位組團進京引進高端人才,創一日落戶8050人紀錄。這都是對大西安不斷升級戶籍新政、人才新政、創新創業新政,打造機遇之城,以培育茂密“梧桐林”,形成強大“西引力”,引得孔雀“西北飛”的最好注解。
2018年8月20日上午,蓮湖區市民中心工商蓮湖分局辦照大廳,摩達法律策略研究院西安合伙企業成為全市2018年新登記的第28萬戶市場主體。
新登記市場主體和人口流入的數字交相輝映——2018年大西安發展呈現的新面貌,是古城大氣、包容的最佳詮釋,也將為大西安發展提供新的強勁動力。
讓四方英才在西安書寫精彩未來
隋唐時,長安曾與370多個藩國通使往來,使得隋唐文明在東方文明之中大放異彩,而如今,大西安這塊蘊藏奇跡的寶地,更是以包容的姿態聚海內精英,兼四方文化。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印度留學生Ali,于今年3月在碑林區政務大廳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營業執照,有了屬于自己的公司——西安特利馬克科技有限公司;畢業于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比利時女孩卡洛琳,因為喜歡西安深厚的文化、了解到西安市人才引進政策將在未來3到5年吸引數百萬年輕人落戶定居,對于從事婚禮場景設計的她來說有著巨大的市場。卡洛琳說,“我已把西安當作了第二故鄉。”
從印度咖喱到西安泡饃的味覺轉換,從安特衛普到古城長安的8000公里,Ali、卡洛琳和同他們一樣的“新西安人”,對這座城市滿懷喜愛與憧憬。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城市,西安再次秉持絲綢之路精神中最顯著的特征——包容大氣,歡迎每位未曾謀面的“老朋友” ,在這片土地上揮毫潑墨,書寫未來。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新增人口及新增市場主體,是不同地域的人群愿意聚集到大西安生活的表現,為了四方英才在這片熱土上生活得更好,西安也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城市胸懷,創造更加宜游、宜居、宜業的環境,為他們創造便利條件,實現夢想,讓大家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記者 龐樂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