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一呼一吸,關系政府作為,關系經濟發展,更關系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始終把大氣污染治理擺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突出位置來抓,聚焦短板弱項,緊盯重點任務和目標,標本兼治、科學施策,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關中地區治污降霾形勢依然嚴峻。
省政協委員、陜西中科至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志博表示,目前,我省關中地區污染防治主要依賴縣(區)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雖然省、市相關部門在關中地區建立了各種監測網絡并實時產生各類監測數據,但數據卻分散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中,一定程度上造成數據共享難、數據不實時。此外,部分縣(區)在移動組分監測、走航監測和現場監測等方面的裝備能力弱,導致污染源“弄不準”、污染成因“說不清”。
作為一名環保產業從業者,多年來,喬志博帶領公司團隊先后參與了咸陽市多個區縣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工作,協助渭城區、興平市建設顆粒物激光雷達觀測組網、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組分監測體系等工作,利用多源監測數據,開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PM2.5污染成因解析工作。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喬志博提交了《夯實關中地區基層基礎 以科學化手段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建議》的提案,從強化科研技術投入、完善基層智慧監測體系、優化考核評價機制三個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這件提案交辦后,受到省政協高度重視并被列為重點提案,由省政協提案委員會督辦,省生態環境廳承辦。11月4日,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走訪檢查省生態環境廳提案辦理工作,并圍繞提案辦理進行協商座談。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建新說,在提案辦理過程中,省生態環境廳主動與委員進行溝通聯系,充分了解委員提案的背景情況和具體要求,注重通過實地調研、查閱材料、征求專家意見等形式提出提案辦理答復意見,確保提出的解決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2023年,面對關中地區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的嚴峻形勢,我省決定實施為期5年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并印發《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
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科學精準應對冬季重污染天氣,依法從嚴管控煙花爆竹,春季狠抓揚塵管控,夏季狠抓臭氧污染防治,秋季狠抓秸稈禁燒,關中地區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今年前9個月,國考10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73,同比改善6.8%;優良天數214.2天,同比增加10天。關中地區國考5市綜合指數4.17,同比改善8.6%。其中,咸陽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倒7,較去年同期前進4位;西安排名倒13,前進8位;渭南排名倒25,前進19位;寶雞排名倒55,前進18位;銅川排名倒73,前進8位。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為推動我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省生態環境廳開展建立較為完善的監測體系、加強監測數據應用、提升區縣技術幫扶水平、優化站點位置等工作,不斷提高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監測服務能力。特別是在大氣污染監管方面,采取省級統一調度、督導,交叉執法檢查等方式,提升管控時效性和精準性,市、縣兩級通過推動“一縣(區)一策”技術團隊落地等措施開展精細化管控。
“目前全省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數據已實現省、市、縣全方位共享。”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處長高雪玲說,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國控及省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254個,其中關中地區137個;關中地區還建有市控鄉鎮(街辦)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563個,實現了全省所有市(區)、縣(區)及關中所有鄉鎮(街辦)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
針對提案提出的“優化考核評價機制”建議,省生態環境廳表示,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在組織編制考核實施細則,從環境空氣質量目標任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資金投入等方面開展考核與評價,其中包括對重點城市年度排名變化情況的考核與評價。
據悉,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不斷加強數據綜合分析,持續開展空氣質量日報、月報、季報、半年報等日常例行工作,推進監測數據應用。堅持目標導向,及時調整考核辦法,科學合理開展任務考核。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技術團隊等多方資源,支持開展“一市(縣)一策”大氣環境質量管控駐點研究。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