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原登榮 牛小寧
“坦率講,我國農業發展的問題已不是數量問題,而是供求關系和質量的問題。”宋洪遠一拋出觀點,就得到了臺下聽眾的廣泛贊同。
9月20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村長”論壇“弘揚改革精神,助推鄉村振興”主題報告會上,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提出,鄉村產業要想興旺,就要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轉型。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
宋洪遠說,我國農產品品種豐富,但多而不優,以水稻種植為例,產品缺乏個性化,品質不高,日本一斤大米能賣到每斤200元,而國產大米大部分只能賣幾元錢。
宋洪遠認為,我國農產品品牌眾多,但是雜而不良,能做到有一定影響力的很少。“要想推動農業發展,就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他建議,首先要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從農藥、獸藥、化肥等用量問題抓起,推動化肥和農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使39種高毒農藥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有了標準,再強制全國農業生產企業嚴格執行。
“要擴大規模化經營主體,大力推動農業合作社、專業化公司發展,提高設施和規模化農業開展率,提高設施化農業面積,通過幾年時間,讓大城市周邊的菜籃子生產線逐步產業化、規模化。”宋洪遠表示,還要加快農產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建立黑名單制度,農產品要貼上二維碼謹防假冒,實施品牌提升行動。
堅持效益優先 促進農民增收
宋洪遠同時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農業產值只占GDP的8.05%,但卻有近3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勞動,效率遠低于二三產業。他說,我國農業附加值不高,深加工遠低于發達國家,大多還是“初”字號,但是只有“加”字號和“食”字號才能真正意義上賺錢。
“近多年,土地租賃、人工和機械化作業等成本上升特別快。所以要通過降成本提高農民收益,此外還要延長產業鏈、擴展價值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宋洪遠認為,農業收益低,只靠種養不行,還要把儲存、運輸、加工、轉化等各個環節都做起來,這樣一來,農業收益就會不斷增加。”
此外,還要發展新業態,比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投資熱點。
堅持綠色和市場導向
在宋洪遠看來,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城市人對食品安全和生存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農村的無污染農產品、優質生態環境都是資源,利用好就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所以,今后農業和農村發展一定要以綠色為導向,加快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管理和利用,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以及農膜污染等問題要著重解決,同時利用好近年來國家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各項政策,實現農村生態宜居。”宋洪遠建議,還要對農村資源進行保護,防止土地撂荒和荒漠化,推行耕地休耕制度。
宋洪遠認為,要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業產業向“三園三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邁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發展健全市場經濟,推進信息化和農業深度融合,大力營造既有市場,又有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此外,應建立市場體系,不能只盯著國內和眼前市場,要加大制度、科技和平臺創新,從而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