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省統計局發布陜西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88.91萬個,與2018年末相比,增長67.0%。
全面摸清家底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要求,我省組織開展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23年度,普查對象是我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經過廣大普查人員兩年來的艱辛努力以及全省范圍內普查對象的積極配合,陜西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完成方案制定、單位清查、普查登記、事后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省近6萬名基層普查人員對我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以及選中的投入產出調查單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記,根據普查對象的不同類別,相應采集其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生產經營、能源生產與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情況、數字經濟活動、投入產出情況等有關數據。通過這次普查,全面調查了我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了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系,客觀反映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為陜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真實可靠的統計信息支撐。
全省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增長67.0%
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88.91萬個,比2018年末增加35.68萬個,增長67.0%;個體經營戶166.06萬個,增加16.15萬個,增長10.8%。
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23.20萬個,占26.1%;建筑業15.42萬個,占17.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2.53萬個,占14.1%。
在個體經營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82.55萬個,占49.7%;住宿和餐飲業27.56萬個,占16.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3.84萬個,占8.3%。
2023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103.49萬人,比2018年末增加175.61萬人,增長18.9%。
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建筑業174.45萬人,占15.8%;制造業157.12萬人,占14.2%;批發和零售業125.19萬人,占11.3%。
在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76.81萬人,占46.3%;住宿和餐飲業75.99萬人,占19.9%;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32.46萬人,占8.5%。
全省科研技術法人單位增長86.2%
2023年末,全省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法人單位52359個,從業人員50.90萬人,分別比2018年末增長86.2%和71.1%。
2023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99.32億元,比2018年增長120.1%。
2023年末,全省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1906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3.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14個,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1.2%;高端裝備制造業211個,占11.1%;新材料產業377個,占19.8%;生物產業343個,占18.0%;新能源汽車產業32個,占1.7%;新能源產業314個,占16.5%;綠色環保產業371個,占19.5%;航空航天產業126個,占6.6%。
全省規上高技術制造業法人單位增長47.4%
2023年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880個,比2018年末增長47.4%;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3.6%,比2018年末提高2.8個百分點。
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R&D(全稱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42.10億元,比2018年增長74.9%;占規模以上制造業的比重為43.5%,比2018年提高4.7個百分點;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3.16%,比規模以上制造業平均水平高1.61個百分點。
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417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185件,分別比2018年增長50.8%和48.7%;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52.4%,比規模以上制造業平均水平高10.1個百分點。
(記者 馬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