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
當日8時,在西安市雁塔區等駕坡街道千戶社區,社區志愿者李娜早早來到了二樓的社區公益自習室。她掃完地,然后把桌椅仔細擦了一遍。忙完這些,李娜站在二樓欄桿處,遠遠望見一群孩子背著書包跑向這里。
社區公益自習室是西安市小火柴志愿者服務中心實施的“‘小伙伴’青少年陪伴”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之一。自2023年啟動以來,自習室已經在西安市雁塔區、新城區、高新區的15個社區落地,為孩子營造充滿愛與成長的空間。
9時,所有的孩子都到齊了。“來,孩子們排好隊,在這邊簽到。”李娜叮囑孩子們保持紀律,隨后開始給大學生志愿者分配任務:“李馨怡同學,你輔導這3個孩子的數學,他們應用題較薄弱,講解時多結合生活實例。王梓軒同學,你負責那3個孩子的語文……”
西安市小火柴志愿者服務中心負責人賈永康介紹,社區公益自習室項目采用嵌入式服務,將自習室融入社區生活,是“社(區)志(愿者)聯動”的具體實踐。項目啟動后,等駕坡街道積極響應,在便民服務中心規劃出300平方米的場地,為孩子們打造出了功能齊全的專屬空間。
除了輔導孩子們寫作業,志愿者還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李娜介紹,1月21日,田慶軍、馮浩宇等一群小小志愿者,在社區工作者帶領下看望千戶社區退休老黨員,為他們整理家務、送飯送藥。“爺爺奶奶一看到小小志愿者,心里高興得跟啥似的,都希望孩子們能多待一會。”李娜說。
10時,在雁塔區小寨街道崇業路社區的社區公益自習室,志愿者成老師開始統計吃午飯的孩子人數,接著撥通社區食堂電話:“劉師傅,今天有15個孩子在社區吃午飯,麻煩您精心準備。孩子們正長身體,飯菜要營養豐富,辛苦您啦!”
12時,崇業路社區公益自習室的孩子們陸續來到食堂,圍坐在餐桌前。食堂里彌漫著飯菜的香氣,回響著孩子們的笑聲。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我們要上班,孩子假期沒人管,最擔心孩子玩手機。現在下樓就到自習室,寶媽志愿者管安全、大學生志愿者輔導作業、孩子中午飯在社區吃,安全又省心。”
社區工作根本上是為了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關鍵是要搞好服務,特別是要抓好“一老一小”這兩個重點。崇業路社區黨委書記侯燕平告訴記者,為了讓孩子們中午能休息好,社區專門開辟了一間溫暖休息室,由志愿者負責照顧孩子們的午休。
15時,大學生志愿者精心籌備的課程開課。“叔叔,您看,這是可回收垃圾,要放在這個垃圾桶里,像廢舊紙張、塑料瓶都屬于可回收垃圾。以后扔垃圾可得仔細分一分。”在雁塔區曲江街道金地天境社區,社區“小小環保志愿者”出發了。他們穿上紅馬甲,帶上垃圾袋,在草坪、停車場等衛生死角撿煙頭和塑料瓶,有的孩子在垃圾箱前耐心給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18時,夜幕降臨,忙碌一天的孩子們背著書包準備回家了。李娜和其他志愿者站在社區門口,與孩子們一一告別:“路上注意安全,回家聽爸爸媽媽的話,明天見!”
“志愿者為孩子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不僅有助于少兒健康成長,還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感情,形成關愛少兒、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西安市小火柴志愿者服務中心負責人賈永康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志愿服務項目,帶動更多的人關心關愛“一老一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形成政府、社區組織、志愿者、居民等多方合作共建共治的局面,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記者 王帥)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