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陳著正在直播講解漢服妝造跟拍套餐 ?實習記者 宋雨萌 攝
□ 實習記者 宋雨萌 首席記者 李榮
2024年7月,陜西漢服產業發展座談會公布數據顯示,當前陜西省境內漢服相關企業多達2053家,在全國漢服企業總數中占比超25%。其中,西安市獨占1814家,成為全國漢服文化消費體驗“第一城”。
近日,記者聚焦漢服產業,走訪西安市熱門景區漢服館和陜西漢服交易中心,仔細了解漢服產業發展現狀。
漢服跟拍熱度上漲
“來西安不穿一次漢服,總覺得旅程少了點什么!”2月25日上午,來自杭州的林女士身穿戰國袍,在西安城墻拍攝了唯美寫真和好看視頻。
記者走進位于西大街的國色芳華漢服館,一排排精美的錦衣華服令人目不暇接。主播陳著精致的妝容,身著美麗的漢服,正對著鏡頭講解妝造跟拍套餐,十余名化妝師有條不紊地為顧客量身打造妝發造型。
陳著說:“我每天的妝造和服裝都不一樣,主要是為了契合當天主推的產品。我們還有一位主播在城墻上戶外直播,讓顧客更直觀、更全面地領略妝造特色,感受拍攝現場氛圍。”記者從直播后臺看到,上午4個多小時直播,直播間“單人戰國袍+城墻跟拍”套餐銷售額已突破1.5萬元。
“每年‘五一’‘十一’假期以及寒暑假,都是營業旺季。剛剛過去的春節,有時一天營業額達3萬元。今年2月,西大街店通過線上直播、售賣團購券等方式,營業額超60萬元。”國色芳華漢服館老板左芳說,自己從2021年開始創辦漢服體驗店,如今已開設5家漢服店,我們充分利用古城西安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大唐不夜城店鋪以唐制漢服為主,西大街店由于臨近城墻,便主推戰國袍。
漢服體驗的火爆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劇中人”,也帶動了妝發造型、攝影跟拍、漢服直播、古風酒店等產業的發展。
大唐不夜城一家漢服店化妝師李玲告訴記者,化妝師的工資為日結,到賬快、靈活性高,平日做一個妝造可賺40元,旺季一天可服務十多名顧客,去年行情火爆時一月可收入1.8萬元。
漢服租售熱潮涌動
位于西安市新城區的陜西漢服交易中心,是西北首個漢服交易中心,展廳內集中展示了2000余款各式漢服和融合現代元素的新中式服裝。在這里,消費者不僅能購買到心儀的漢服,還能享受漢服研學、展示、拍攝等一站式服務。
前來選購漢服的劉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漢服忠實愛好者。她回憶道,兒時在影視劇中看到寬袍大袖的服飾,便被其優雅之美吸引,后來深入了解漢服文化后,被漢服豐富多樣的形制、精美繁復的圖案紋飾,以及精湛絕倫的工藝技巧所折服。“襦裙、袍服,明制、宋制,漢服遠不止是一件衣物,它更是一種文化象征,承載著民族精神的厚重內涵。”劉婷感慨道。
陜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表示,漢服并不是新鮮事物,而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積淀的文化符號。漢服在中國掀起熱潮,年輕人重新喜歡漢服,是一種文化認同的表達,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現。
在漢服制造領域,陜西同樣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24年,陜西雅爾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漢服生產方面成績斐然,產量達到213萬件,創造了高達5.1億元產值。
陜西省服裝協會會長、陜西雅爾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寇增文說:“值得一提的是,在漢服出租及妝造業務方面,西安的市場份額在全國市場中占比超過30%,這充分彰顯出西安漢服消費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借鑒經驗助推發展
據了解,洛陽市政府積極推動漢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全方位政策扶持,從資金支持、場地保障到產業引導,為漢服產業創造了良好營商環境。同時,積極舉辦“中國華服日”等大型漢服文化活動,提升洛陽漢服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與洛陽相比,陜西本地多以妝造館為主,生產企業屈指可數,形成了大市場小生產格局??茉鑫恼f:“陜西的漢服消費市場非常龐大,生產卻相對滯后,主要還是缺乏規劃和配套,應切實做好轉型升級,建立生產配套體系,形成漢服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西安市文旅局于2024年6月5日調研新城區漢服產業發展情況時指出,當前漢服存在產業鏈不完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終端租售競爭激烈、市場亂象增多等問題。
省政協委員李楓艷表示,西安文化底蘊深厚,具備發展漢服產業的良好基礎。在發展漢服產業時,要以文化為核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將西安獨特的文化內涵融入漢服設計與生產,提升產業文化附加值,推動漢服產業向品質化、文化化、高端化邁進。
省政協委員羅義提出,設立“漢唐服飾文化節”的建議,希望塑造陜西文旅全新IP。他認為,陜西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與文創資源,應充分整合優勢資源,以創新形式生動演繹漢唐故事,積極引入國旅、中青旅、華僑城等業內知名旅游集團,共同打造文化節。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