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自2023年全國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以來,已累計規范命名67.4萬條,全國已有29個省份建立了地名保護名錄制度,累計推動6.2萬條地名納入保護范圍。目前,全國已設置鄉村地名標志60.9萬塊,安裝樓門(戶)牌2777萬塊,1100多萬余條鄉村地名和村郵站、采摘園等興趣點在互聯網地圖規范標注,基本實現鄉村地區自然村、居民點的全覆蓋。
網友觀點:“鄉村著名行動”通過規范命名、安裝電子門牌、鄉村地圖標注等舉措,讓鄉村百姓在出行導航、生產生活等方面更加便捷,鄉村地名的規范化與數字化實實在在提升了鄉村百姓的生活品質,以及獲得感和幸福感。
網友觀點:鄉村地名的“電子身份證”,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更是鄉村文化、治理、民生等多個領域協同發展的生動體現,讓我們共同守護鄉村地名這一珍貴的文化瑰寶,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新活力。
【新聞回放】近日,有部分消費者反映,家中對智能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通或升級了運營商套餐服務。有的老人每月話費高達四五百元,套餐外的上網費更是多達3000多元;還有的老人開通了3年“QQ超級會員隨心玩”,卻連QQ賬號都沒注冊過。這一事件暴露了通信運營商在套餐推廣和收費管理上的漏洞,折射出老年人在數字化時代中的無奈與無助。
網友觀點:保障老年人通信消費權益,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應是一場長期且具體的行動。如今,這一現象讓更多人關注到了信息時代老年人被“圍剿”的社會現實,期待能有更多切實可行的舉措出臺,讓老年人真正融入數字時代,共享人類發展成果。
網友觀點:時代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老年人的權益為代價。可當下這種亂象,破壞了市場秩序、損害了通信行業形象,導致更多消費者對通信服務體系失去信任,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因此,厘清這本“糊涂賬”、護好消費者權益,是眼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