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深耕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家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11月30日,省政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三級聯動民主監督第二場座談會,傾聽來自我省本土民營企業家對發展環境的心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今年以來,從上到下的環境改善都很明顯,尤其作為我們民營企業來說,明顯感覺各級政府都在行動起來優化營商環境。”陜西和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發友說,陜西的營商環境,不論是在硬件還是在軟件上,都展現出了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新形象。
“口號提得很好,政務大廳也都建得很漂亮,但對于辦事群眾也應該有個培訓引導的過程。比如許多小微企業想辦理貸款,卻由于信息不對稱、不了解貸款資訊而不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落到實處就是要讓這些小微企業知道缺錢去哪兒找?,F在有很多政策都很好,如何把這些好事辦成真正的實事,還需要政府進一步引導。”王發友說。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解決好服務企業的“痛點”。“新官不理舊賬”現象就是不少民營企業家感到的一大“痛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政府要信守承諾,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少民營企業家也呼吁“要給企業一個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
座談會上,不少企業家表示,地方各級政府要提高對民營經濟的重視程度,善待民營企業,對國企和民企在各項政策和具體實施上應一視同仁,決不能厚此薄彼。
陜西省福建商會秘書長蘇新松認為,“新官不理舊賬”說到底是政府誠信問題。他建議政府提供一個監督或是讓民營企業更了解有關政策的渠道,及時聽取民營企業對自身發展的訴求。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近年來各領域都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不少地方和行業在落實政策中確實取得了成效。企業家們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加快落實的步伐,切實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讓民營企業真正有辦事便捷感、政策獲得感和財產安全感。
“激發人本身最大的活力,是釋放商業活力的最好途徑。”陜西中系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雄認為,營商環境只是整個社會環境的一部分,一方面要通過民主監督及宣傳相關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各大平臺,激發各類項目信息對接。“項目的通道被激發起來以后,社會活力也相應起來了。”張海雄說,政府需要更加完善企業的營商環境,讓民企有自由發展的市場,同時要加強對民營企業在股權架構、財稅等方面的輸入引導和培訓,引導民企構建更寬廣的經營管理心胸、價值觀念和格局,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
曾擔任十一屆省政協委員的西安薯小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秀說,現在不再當委員了,就更要專心“烤好我的紅薯”。“這就好比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各自分好工,政府做好政策制定、落實和服務的事,企業只管做好自己的產品,大家都能各司其職,就是好的營商化境。”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