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杭州閉幕,閉幕式首發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5月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杭州閉幕,閉幕式首發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據悉,本屆年會共發布了包括“超高精度量子慣性導航技術”“航天運輸技術難題”“煤礦重特大災害智能報警方法與技術”等在內的60個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涉及數理化基礎科學、智能制造、生命科學等12個領域。
“此次發布的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代表了科研領域真正的硬骨頭。征集環節共有76家全國學會、學會聯合體積極參與,2142位科研一線科學家參與初選,54位科學領軍專家參與復選,由33名院士專家參與終選,并匯編正式出版。”中國科協副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李洪說。
隨后,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就《制造業強國的三大基礎要素》作專題報告,從新型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創新體系三方面解讀了中國目前在制造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效與不足。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2601億美元,但目前供給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較高。”干勇表示。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胡郁作了題為《人工智能助力未來發展》的報告,并通過AlphaGo戰勝了李世石和柯潔的例子,提出了對“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相比誰優誰劣”問題的思考。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也需要一場認知革命,形成認知系統。”據胡郁介紹,目前人工智能主要聚焦自然交互改變生活和智能學習賦能行業兩個方面。以機器人在醫療影像方面的成就為例,利用LUNA數據庫,對肺部結節判斷的正確率已到94.1%,這一技術也幫助了一些醫生的診斷。
據了解,為鼓勵奮斗在工程技術科研和生產一線的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閉幕式現場為黃清華等15人頒發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并授予了劉新華等10人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表彰他們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作出的成績。
此外,閉幕式上還舉行了杭州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寧波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授牌儀式。(胡哲斐 錢晨菲)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