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上表示,到2035年,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和應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為建成世界制造強國奠定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資料圖片)。 由中國科協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主辦的本屆年會,5月26日-27日在浙江杭州舉行。在年會主旨報告會上,周濟應邀作題為“走向新一代智能制造”的報告。他說,未來20年是中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總體可分兩個階段實現:
第一階段到2025年,“互聯網+制造”在全國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在發達地區和重點領域實現普及;新一代智能制造在重點領域試點示范取得顯著成果,并開始在部分企業推廣應用。
第二階段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全國制造業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和應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實現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制造業總體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為2035年在中國建成世界領先的制造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周濟指出,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其在演進發展中總結出三種范式,包括數字化制造、“互聯網+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和新一代智能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智能制造在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發展過程,中國應該發揮后發優勢,采取三個基本范式并行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走一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的智能制造創新之路。
他強調,中國在推進智能制造進程中,要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因企制宜、堅持產業升級、堅持建設良好的發展生態、堅持開放和協同創新。在開放方面,中國制造業界要和世界制造業同行共同努力,共同推進新一代智能制造和新一輪工業革命,使制造業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