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第四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西安市近年來持續破解“看病難”,通過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制度、促進優質醫療下沉。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貧困人口一站式報銷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國前列,西安市也因此被國務院通報點贊。
崔健是西安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現在每周有一半的時間他都要到高陵區醫院進行診療。今年1月,西安市第一醫院和西安高陵區醫院簽訂醫聯體協議,30多位像崔健一樣的專家團隊入駐高陵區醫院進行全面托管。第一件事兒就是創建了這里的首個神經外科。
西安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崔健:“原來神經外科的病人幾乎都流失了,現在神經外科的患者從這個醫院出去的,已經很少了。在業務上,把他們急危重癥的患者都留在這個地方。”
作為創新的“緊密型醫聯體”,托管僅4個月,高陵區醫院就已經開展了50多項新技術新業務,其中,神經外科小腦出血手術、心血管介入手術等都實現了高陵區醫院零的突破,門診量和出院人數也增加了20%。
高陵區患者趙雙勞:“現在我不到西安去了,費用也小得多了,在小醫院享受大醫院的服務了。”
西安市第一醫院副院長 西安高陵區醫院執行院長宋國忠:“通過五年的托管,建立成規模適中的、適合當地的三級綜合醫院。基本做到大病不出區、不出縣,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托管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家庭醫生”則讓患高血壓多年的田阿姨身邊有了健康守衛人。幾年前,田阿姨通過柏樹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的“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和全科醫生張鳳嬋團隊簽訂了協議。現在,只要身體不舒服時,她可以隨時找張大夫,并免費享受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4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社區患者田玉萍:“家庭醫生每個月都要打電話聯系,問問你現在的情況,服藥情況。我一般現在沒去大醫院,這小醫院能解決的,咱就不用大醫院去。”
而對于一些行走不便的患者,家庭醫生團隊就上門服務。王振榮老人患有腦梗和腎功能衰竭,常年臥病在床。每次換尿管,都要叫120去醫院,一個月花費上千元。去年簽約后,不僅家庭醫生團隊每月定期上門為老人換尿管,收費也不到之前的四分之一。
王振榮老伴:“他們現在有這個服務項目,我們又省錢又省錢又省力,有啥事情我一叫他們都來了,基本上就和咱自己親人一樣。”
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波:“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現在看病把咱基層醫院已經當成首診的地方。這樣也避免了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機構門可羅雀的現象。”
截至目前,西安市所有公立三級醫院全部參與建設醫聯體,累計成立各類醫聯體38個,覆蓋了全市80所二級醫療機構和140所基層醫療機構,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955個,覆蓋人口390萬。同時,完善醫保報銷制度體系,貧困患者實際醫療報銷比例達到91.5%。
西安市衛計委副主任、醫改辦副主任王紅艷:“我們也是按照醫改的目標和任務,在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在強化分級診療的內涵建設,特別是強化基層的人才培養能力建設方面,我們還要加大工作的力度,為健康西安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記者 宋蕊 陳大威)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