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秦嶺深處的人類梯田史

2018-06-29 07:59:34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初夏時節,行走在秦嶺深處的梯田間,如同穿梭在歷史長河中。數百年來,三秦兒女在這里播撒著智慧、勤勞、善良的種子,見證著中華民族順應自然法則的偉大創舉。...

  鳳江梯田。

  梯田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見證之一。

  鳳堰古梯田、馬爐梯田、法官廟梯田同依秦嶺,卻誕生在不同的歷史節點,并在誕生的那一刻留存下獨家記憶。

  初夏時節,記者行走在秦嶺深處的梯田間,如同穿梭在歷史長河中。數百年來,三秦兒女在這里播撒著智慧、勤勞、善良的種子,見證著中華民族順應自然法則的偉大創舉。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人類如藝術家般為大地描繪的曲線,聽移民后人講爺爺的爺爺的故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人類如何把不可能成為可能,聽老人們回憶艱苦奮斗中平凡的世界,聽當地人講述屬于新時代的傳奇。

  從這個角度來說,梯田無疑為我們展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史。

  大地“曲線” 演繹古今移民傳奇

  地點: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鳳堰古梯田

  時間:2018年6月1日

  晨霧中,記者乘車沿漢漩公路,懷著滿滿希望和些許忐忑,抵達吳家花屋。

  大山深處,吳家花屋盡顯精巧別致,其青磚灰瓦、雕梁畫棟的建筑風格,頗有江南風韻。

  剛從漩渦鎮堰坪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退下來的吳大敏,以吳家后人的身份給我們講述了吳氏家族的移民傳奇。

  明清川陜大移民中,祖籍湖南長沙善化縣的吳氏家族一脈隨移民大潮遷徙至此。為了生存,他們與當地人一道,用勤勞和智慧改造自然。自清乾隆至咸豐年間,經過吳氏家族開墾修田,漩渦鎮形成了1萬多畝的梯田,并保留至今。吳家花屋則是吳氏先祖移居堰坪后的第三代后裔吳敦伍修建的。

  堰坪村村民楊升彩在梯田里插秧。

  在這座占地30余畝的院落里,每一塊匾額后面都是一個傳奇:修德成家、禮儀行世、賑濟貧民、剿匪平叛……

  “吳氏家訓的精髓就是耕讀傳家,在當地,姓吳的人有著天然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吳大敏介紹,“古梯田區域內8000多人都是吳氏后裔,可以說是吳氏家族帶頭開墾了這片梯田,這片梯田也孕育了吳氏家族。”

  吳大敏雖然不會說湖南話,但仍在記憶中留存著小時候聽到的父親和祖父的“湘音”,讓吳大敏眷戀的還有傳統的農耕生活。

  “記憶中的梯田比現在還要美,那時都是青瓦老房子,房屋和景色渾然一體。每逢插秧時節,每家每戶都會請插秧酒。大家戴著斗笠、披著蓑衣、赤腳上陣,唱著山歌插著秧,現在回味起來那些歌聲都是有味道的。”在吳大敏的敘述中,記者也仿佛看到了怡然自得的田園農耕生活。

  在吳大敏的介紹下,記者前往古梯田的兩個熱門景點。

  堰坪梯田地處比較舒展開闊的緩坡地帶,身在其中并不能見其全貌。初夏,正是水稻播種時。堰坪村二組村民楊升彩叫了幾名村民幫著她種最后一畝稻田。楊升彩的3個孩子在外打工,她和丈夫共同照看著2畝水稻田、5畝玉米地,家里還養了2頭豬和30只雞。她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家不是貧困戶!”言談間,只見楊升彩和村民們脫掉鞋子,挽起褲腿,走進田地……

  沿著鳳凰山脈,記者來到位于鳳江古梯田景區的熊哲貴家里。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記者看到,滿目的梯田“跳動”在大山的“脈搏”上,梯田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蜿蜒而悠長、壯麗而雋秀。

  2009年,熊哲貴創辦了鳳江古梯田上的第一家農家樂——田梁農家,從此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幾年,她還做起了周邊村民山野貨的“代銷員”,利用自己源源不斷的客源和良好的口碑,發展起電子商務。這兩個生意讓她每年收入超過60萬元。在外打工的兒子和兒媳也早已回家幫忙。

  “旅游旺季還得雇人手呢!”熊哲貴笑著說。現在,鳳江古梯田已經成為多家攝影機構的創作基地,經常同攝影家打交道的她給記者介紹:“鳳江古梯田海拔落差大、形狀好,站在哪里拍都有好景致。”

  2010年,鳳堰古梯田被評為“陜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漩渦鎮鎮長張珍珠說:“我們將以規劃引領古梯田保護開發,打造萬畝富硒糧油園、萬畝茶園、萬畝油茶園、萬畝特色產業園,真正讓鳳堰萬畝古梯田景區帶動全鎮經濟社會長足發展。”

  馬爐梯田。

  12把镢頭 “開墾”自力更生的創業史

  地點:商洛市丹鳳縣龍駒寨街道馬爐梯田

  時間:2018年6月4日

  馬爐村,距離丹鳳縣城20多公里,山大溝深,位置偏僻。前往馬爐村的鄉村公路去年雖然經過拓寬,但仍略顯狹窄。

  抵達馬爐村委會時,記者一眼就看到村委會正對面的一層層梯田,梯田中“學習劉西有精神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標語十分醒目。

  2017年剛到村上的大學生村官馮蒞文正在值班。她做起導游,帶我們參觀劉西有紀念館,給我們講述全國勞動模范劉西有的故事。

  在劉西有紀念館里,最引人矚目的就是12把整齊擺放的镢頭。

  馬爐村山高溝深、石多土少,當年群眾只能在石頭縫里種莊稼。

  1950年,為了讓馬爐人過上好日子,劉西有成立了商洛第一個變工隊。因為沒有一件像樣的勞動工具,他和一個好伙伴冒著料峭的春寒,步行至百十里外的趙川鐵礦背礦石。在趙川,他倆起早貪黑,以換工的方式用20多天的時間換回了87斤生鐵。回到家后,他們把生鐵打成了12把1尺長的虎牙镢頭。

  這年春天,劉西有的變工隊肩扛12把嶄新的镢頭,開始了山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史。劉西有和他的鄉親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在亂石堆中修田造地、引水修渠、建水庫。

  馬爐村現有梯田1100余畝,比較分散。面積最大的是村委會對面的爐岔組梯田,有110畝。60余年的歲月變遷,梯田依舊哺育著馬爐人。

  康溝的梯田雖然只有48畝,卻是劉西有和鄉親們從1956年到1973年,7次“戰斗”的結果。1959年冬,劉西有帶領270名村民二進康溝。當時沒有炸藥就用火燒,火燒后用水激,硬是把大石頭弄成了小石塊。沒有鐵絲,他們從山上拉葛條擰成繩抬石頭,終于壘砌了48道石坎,修出了幾十畝臺田,可每遇大水,臺田都蕩然無存。1972年,劉西有第7次走進康溝。在學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他親自示范修了段寬5丈、高5尺、長2丈的樣本田,讓大家照著干。最后,村里終于修成了臺田。

  法官廟村的馬先營打算將新建的房子發展農家樂。

  馮蒞文出生于1990年,講述起那段崢嶸歲月時有些激動。她坦誠地告訴記者:“雖然在馬爐村土生土長,但工作之前對劉西有精神和過去那段歷史很陌生。”經過這段時間的熏陶和學習,馮蒞文只要看到年輕人來到村里,就會主動上前講述這些故事,她說:“我們更應該學習劉西有苦干、實干的拼搏精神,而不是虛度光陰。”

  劉西有紀念館里播放著1973年拍攝的紀錄片《大寨紅旗映丹江》,講述的就是那段歷史。今年64歲的王富倉在拍攝紀錄片時曾在現場幫忙,“大伙兒當時的干勁真大,一錘頭下去石頭就會被打碎。”當年19歲的他高中畢業,就被劉西有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劉西有給他找入黨介紹人。在那個年代年輕人開始嘗試外出發展時,劉西有勸他:“你要成為讓黨依靠、信賴的人。只有把馬爐建設好,我們才是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

  馬爐村委會主任賈西奎介紹:“當年劉西有種植的山茱萸,如今依舊是村里的主導產業。而他帶領大伙兒修建的梯田,則給馬爐人留下一座豐碑、一種精神。”

  2017年年底,馬爐村按期脫貧出列。如今,依托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

  “秦嶺原鄉” 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地點:商洛市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梯田

  時間:2018年6月5日

  此次梯田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法官鎮法官廟梯田。

  沿著寬闊的環山公路一直攀爬,記者抵達土地嶺觀景平臺時,法官廟村早已沐浴在晨光中。

  5月初,記者曾隨200多名海外僑胞初訪法官廟村,當時觀景平臺上的連連驚嘆聲和拍照快門聲不絕于耳。“這才是鄉村最美的樣子!”眷戀故土的人們如是說。

  漫步法官廟村,安靜、悠閑的田園風光讓人仿佛步入陶淵明詩中的世外桃源。

  法官廟村的梯田之前就是一些村民自修的石坎田。今年60歲的馬先營在這塊土地上種過水稻、種過麥子,“早些年,靠天吃飯,收成不穩定,日子過得恓惶啊。”馬先營趁著改革浪潮也外出務工,但這幾年年齡大了,身體也差了,就回到了老家。

  2014年,法官廟村在西嶺子新修石坎梯田250畝,并在山頂上建設了蓄水池,引水灌溉,把西嶺子建成了現代農業園,使得西嶺子成為法官鎮乃至山陽縣的地標性景點。同時,村上對村委會周邊150畝土地進行整修,并對所有緩坡地進行設計,全部修成石坎梯田,和西嶺子相映成趣,形成壯觀的梯田景觀。

  現在修建梯田時,打頭陣的不再是人力,而是現代化機械。馬先營和村里的村民只是在后期幫著壘石塊。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在湖北發展多年的劉升意去年也回到了家鄉。他重建了家里的老房子,發展起了民宿,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生意很火,“這次回來就想住下不走了,村里越來越美,空氣又好,這就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從貧困村到美麗鄉村的蝶變,法官廟村成為鄉村建設的樣板。法官廟村提出的“奇山秀水、蓮田疊翠、食藕品茗、養生怡情”的“秦嶺原鄉”發展目標,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相吻合。

  在這里,一草一木、一居一室都可給當地人帶來經濟效益。朱應根在荷塘邊開了一個小攤位,售賣漿水魚魚、神仙涼粉等本地小吃,“我們的食材都是自家種的或山上采的,確保純天然無公害。”

  貧困戶楊修安的家在趙家灣的老街民俗風情體驗區內,他13歲時跟著叔叔學習竹編技藝,如今在村上經營著竹編坊。“游客喜歡這些傳統的手工竹制品,就是現在會編的人已經不多了,孩子們覺得累不想學啊。”

  如今,法官廟村全村人均收入已從2015年的不到7000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11588元,已有147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摘帽。2017年12月,法官廟村順利通過了省市3A級旅游景區創建驗收。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秦嶺 梯田 镢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广东省| 凉山| 左贡县| 和田市| 双牌县| 承德市| 修文县| 门头沟区| 两当县| 苍溪县| 沙坪坝区| 西宁市| 石景山区| 牙克石市| 柏乡县| 榆中县| 香格里拉县| 乃东县| 郸城县| 仁寿县| 枣强县| 色达县| 大庆市| 江安县| 莒南县| 佛坪县| 瑞安市| 广丰县| 康乐县| 玉树县| 沁水县| 宁阳县| 育儿| 西贡区| 左云县| 塔河县| 常州市| 通化市| 柳林县|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