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召開例行政策吹風會】
上半年“微信辦照”9萬余戶 攔截限制失信1.41萬人次
本報訊(記者 李鵬)7月31日,省政府召開例行政策吹風會,邀請省工商局、省工商局注冊分局、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相關人員及專家就今年5月印發的《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政策解讀。
商事制度改革,指的是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讓你的生意更好做,改革從百姓經商興業這“第一道門”改起,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放寬市場準入、創業門檻更低,精力不用浪費在審批蓋章上,而且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服務,實實在在的政策為老百姓做生意保健護航。激發了廣大群體的創業熱情和市場經濟的內在活力。省工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中智介紹了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國家和陜西省先后出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將注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壓縮前置許可事項等14項。
“老百姓辦事最怕的就是跑斷腿。”省工商局外資處處長任軍寧介紹,省工商局于2017年全面建成了涵蓋所有企業類型和所有業務類型的網上登記系統,企業申請人在家里就可進行工商登記網上申報,特別是在全國首創的“微信辦照”,今年上半年,通過“微信辦照”系統登記的達到9.31萬戶,占同期登記總量的31.44 %。
據了解,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一系列改革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改革成效顯著。全省市場主體加速增長,改革以來,累計登記市場主體196.30萬戶,是改革前歷年積累總量的1.35倍。改革實施以來,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共吸納就業人員628.9萬人,有效擴大了社會就業。
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后,激活了大眾創業的激情同時,如何加強信用監管問題,也擺在工商管理部門面前。省工商局企業處處長戶潤海表示,《意見》出臺后,先后建立了信息歸集公示制度、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通過全國統一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把涉及企業的全部信息歸集在一起,記在企業名下向社會公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將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滿3年未依照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并向社會公示。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將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據悉,今年我省重點落實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截至目前,我省工商系統已攔截限制失信被執行人1.41萬人次。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