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三年母嬰安全保障工作綜述
□記者 張寶勤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增加,母嬰安全的服務資源相對不足等挑戰和困難日益突出。為全力應對這一現狀,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圍繞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生育全程服務的新需求,強體系、建機制,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努力保障全省母嬰安全,孕產婦死亡率由2005年的59.11/10萬下降至2018年的7.3/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5年的24.15‰下降至2018年的2.96‰,均實現13年連續下降。
“母嬰安全保障工作任重而道遠,保障母嬰安全永遠在路上。”6月28日,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嵐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危重救治中心實現全省全覆蓋
母嬰安全與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我省歷來高度重視母嬰安全保障工作,將其納入到全省“十三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之中,并成立了省、市、縣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組,組織、協調全省范圍內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轉診工作。
從2016年起,我省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省級專項建設資金3000萬元,用于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累計投入資金已達9000萬元。全省現已建成各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136個,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全覆蓋。
我省將6個省級中心與12個市、區中心進行對接,構建起“橫向”一縣一中心、“縱向”省市縣相貫通的標準化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確保所有省級中心與市級中心實現無縫對接。2018年,各級危重救治中心共轉診搶救危重孕產婦20797人、危重新生兒24559人。
記者了解到,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多角度強化母嬰安全保障舉措。從孕前優生檢查、補服葉酸、孕期健康管理和風險篩查評估到住院分娩及產后保健,為孕產婦提供涵蓋備、孕、產的生育全程優質服務;從防范風險角度強化妊娠風險篩查,嚴格實施孕產婦“五色”分級管理,對高危妊娠全面實行專人專管,防范不良妊娠后果;從改進工作角度認真落實孕產婦個案月報告制度、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評審制度,不斷改進工作質量。
抓好“篩、管、轉、治”等重要環節
從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省衛生健康系統非常關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工作,啟動了全省危重救治中心建設工作。
我省制定了《陜西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管理指南》,省市縣中心到2018年底全部建設完成,共計136所。在省級層面,確定陜西省人民醫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西京醫院、唐都醫院為省級危重救治中心。
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上,我省衛生健康系統注重抓好“篩、管、轉、治”等重要環節,堅持預防為主,保健與臨床相結合方針,全力維護每一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安全。發揮“警戒哨”作用,對首次就診建檔的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篩查,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孕產婦進行妊娠風險評估。
在此基礎上,對發現的高危孕產婦做到“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建預案、練精兵、抓聯動、創優質”
今后,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將堅持在“建預案、練精兵、抓聯動、創優質”上下功夫,多措并舉,有效提升臨床救治水平。
“建預案”就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孕產婦和新生兒前十位死因,健全診療預案,強化應對機制建設,減少可避免的孕產婦死亡。“練精兵”就是狠抓崗位培訓練兵。以全省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大比武為契機,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提高醫務人員快速反應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抓聯動”就是建立科室間聯動機制。健全完善院內產科、兒科及麻醉科、內外科等相關科室協作機制,及時有效地對高危病例開展會診和搶救,共同做好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創優質”就是開展優質服務創建。比如預約診療、陪伴分娩活動繼續推進,確保每一例孕產婦和新生兒都能得到特別安全和高質量的服務。
據介紹,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將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妊娠風險,使每一個孕產婦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使她們能夠快樂健康孕育下一代。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