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涉秦嶺六市及三十九縣區均已成立秦嶺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計劃七月底修訂出臺,全省齊抓共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 記者 唐冰 實習記者 廉雨凡
“涉秦嶺6市累計排查‘五亂’問題4911個,現已完成問題整改4393個,完成率89%。”
“目前,秦嶺所涉6市及39個縣區均成立了秦嶺辦,相關人員也已到位,工作機制逐步健全,全省齊抓共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稿已經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10次、11次會議初審,計劃7月底修訂出臺。”
……
7月17日上午,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舉行分組討論,與會省政協常委、委員分成5個小組,圍繞“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議題建言獻策。討論中,省政府副省長方光華在常委會開幕會上所作報告中有關我省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常委、委員的點贊。大家在討論中建議,加強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智慧化、信息化、數字化。
方光華在報告中介紹說,我省已將秦嶺5.9萬平方公里區域劃分為2410個網格,配備四級網格人員6752名。今年年初,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已下載手機APP上線激活5384人,激活率近90%。通過衛星照片發現128個問題線索,并安排各市網格員現場排查,實地取證并處置問題105個,初步實現了衛星數據網與人員巡察網有機結合,人工監控與技術監控有機融合。
省政協常委、省國防工會主席吳志毅說,通過一段時間的專項整治,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隨著不久后《條例》的修訂出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他建議,應從上到下層層抓好落實,把《條例》各項措施和內容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強化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工作職責,持續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切實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大家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高度都有了,但是總體來看,管理平臺和手段還是相對落后。”省政協常委、西安石油大學副校長李華建議,進一步提高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水平,建立和完善多維度動態變化數據庫,為秦嶺生態環境科學管理和保護提供更先進的科技支撐。
省政協常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玉明認為,應在現有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整體化信息平臺,形成長效管理保護機制。“秦嶺保護還要注重整體的和諧發展,應充分保護和利用秦嶺重要的生態資源,與智慧旅游、養老、醫療健康等產業結合起來。”
“保護秦嶺的最終目的是利民、為民,要和發展相結合,用科學的力量推動其保護發展。”省政協常委、西安通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建議,盡快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可借鑒其他行業形成標準的方法,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一張圖”服務,借助科技手段“繪制”保護監管“一張圖”、開發利用“一張圖”、成果展示“一張圖”,在保護秦嶺中更多地做減法。
“尤其是在保護方面,應盡快形成標準,可以多種方式開發,但是基本保障功能應該標準化。要找到破壞的內在驅動力和保護的驅動力,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最終達到保護和發展朝向同一個目標。”王輝表示。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