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促進我省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調研綜述
□記者 原登榮
“你家孩子是自己帶還是送到了嬰幼兒照護機構?”“媽媽要想在家給孩子更多陪伴,有哪些難度?”“把孩子送到照護機構托育,家長最擔心哪些問題?”5月至6月,圍繞“促進我省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主題,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帶領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調研組在安康等市開展專題調研,3歲以下嬰幼兒“誰來照護,怎么照護”成了調研組成員最關切的問題。
家長期盼專業托育機構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深入我省關中和陜南3市的6個區縣、18個托育機構,召開座談會6場,發放9600余份調查問卷,并商請寶雞、咸陽市政協開展協助調研。在此基礎上,篩選出14個相關題目,共征集交流材料36篇。
“從調研情況看,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市場需求日益旺盛。”省政協提案委主任胡小平介紹說,家長們普遍希望通過托育機構實現職業女性工作家庭兩不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調研顯示,嬰幼兒托育機構的安全、師資和收費問題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家長們期盼,托育機構能以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和臨時托等多種形式,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安全放心、質量保證、價格合理的托育服務。
委員建議出臺照護服務標準
“送小孩進照護機構,家長有哪些擔憂?”“如果可以延長哺乳期媽媽的產假,大家認為延長至多久比較合適?”5月16日,在漢中市漢臺區召開的調研情況座談會上,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暉向與會家長提問。
與會家長普遍認為,目前社會上照護機構存在照護不專業、不安全的問題,大多數媽媽希望產假能延長至1年。
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李暉建議,我省應構建由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的嬰幼兒“混合照護”體系,盡快出臺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標準,建立嬰幼兒照護示范園,以社區為單位設立公辦試點。
“盡快完善我國婦幼保健院的服務機制體系,將婦幼保健院向鎮村延伸,形成省、市、縣、鎮、村、社區服務網絡全覆蓋,拓展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養護、培訓、托管服務。”省政協委員張濤同時建議,支持各級婦幼保健院聯動,組織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公開課,培訓家庭嬰幼兒養護知識。
人才缺乏成制約最大短板
咸陽市政協常委、市職業技術學院早教專業高級講師任刊庫作為專家受邀參加調研。“當前我省僅兩所高校開設早教專業,年畢業生不足200人,且大部分學生流向南方發達城市就業。”任刊庫認為,我省應鼓勵省屬本科、高職和中職學校申辦照護專業,或開設照護方向的學前專業,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專業隊伍,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京泰紡織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勤俊建議,完善我省農村地區嬰幼兒育嬰師的輸送、培養和培訓機制,在育嬰師資源保障上對農村地區予以傾斜,以加大補助等形式鼓勵合格上崗的育嬰師深入農村,真正讓全社會嬰幼兒享受相對公平的照護資源。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