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并對202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進行環保誠信評價。
2018年,我省選取了西安、寶雞、漢中、榆林四個城市作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試點地區,并確定202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納入試點評價范圍。2019年7月試點評價結果公布,其中202家參評企業中有104家被評為環保誠信企業(綠色),40家被評為環保良好企業(藍色),24家被評為環保警示企業(黃色),31家被評為環保不良企業(紅色),3家因停產、關閉等原因未予評價。
在強化推進法治建設方面,目前《陜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待提交省人大常委會三審審議;對《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5部地方性法規和《陜西省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辦法》進行逐條清理,對其中的142條條款提出了修改意見,并報送省司法廳;對2017年以來發布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等4項地方標準進行集中復審;省生態環境廳已經啟動了《陜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工作。
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面,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陜西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并開展了改革試點工作。今年對于“4·18”造成北洛河污染的企業,我省啟動了首例省級生態損害賠償工作。(實習記者 李琳)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